《中国服饰》杂志(微信公众号ID:chinafashion99)9月1日专稿(记者 丁丁 报道):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16年半年报已全部发布,据《中国服饰》杂志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6月份,沪深两市2913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61万亿元人民币,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42家服装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8.59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69亿元。在42家服装上市公司中,仅有6家出现亏损。不过总体来看,这些公司的业绩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不错的。

不过,《中国服饰》杂志记者也注意到,从42家服装上市公司的财务费用来看,管理费用大幅度上涨而工资及福利以及保险及社保公积金也是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
《中国服饰》杂志记者获得的沪深两市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1-6月份,42家服装上市公司管理费用达42.60亿元,去年同期则仅为37.52亿元;工资及福利方面,2016年1-6月份,42家服装上市公司发放工资16.36亿元,去年同期则为16.52亿元;2016年1-6月份,42家服装上市公司纳税0.93亿元,去年同期为0.78亿元;2016年1-6月份,42家服装上市公司为员工交纳保险及社保公积金0.64亿元,去年同期为0.7亿元,此外,在研究与开发费方面,42家服装上市公司投入5.47亿元,去年同期为4.42亿元。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一般是行业内优秀群体的代表,其盈利能力远远高于国内纺织行业整体的平均水平,从服装行业经营环境面临重重压力的大背景下来看,企业的整体生存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在《中国服饰》杂志记者看来,服装上市公司净利润快速增长从一个侧面也表明一个现实问题——服装企业非主业利润来源的日趋增多,如雅戈尔、七匹狼、红豆股份等,非主业的股权投资,特别是在房地产、新能源、券商、银行、期货等市场较为青睐的领域的投资为相当一部分服装主业较为平淡的公司提供了利润快速上涨的机会。
《中国服饰》杂志记者认为,较低的利润率使服装企业规模效应不太明显,而企业自身又有着大量的现金流,从事多元化经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比较正常。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服装企业如果能回归行业基本面,更多关注自身主业持续经营能力和未来增长速度,也只有这样的投资行为才能更加有益于服装行业的长远发展。
在《中国服饰》杂志记者看来,对于越来越多的中国服装企业而言,成本上涨已经成为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企业只能尽早适应并消化这一改变,并需要继续面对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因为这一变化是不可逆转的。此外,就大环境而言,通货膨胀是影响当前服装行业运行盈利水平的主要危险之一,由于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企业生产成本在持续升高,人民币升值、环保标准日趋严格和越来越高的薪酬水平等也都成为企业生产成本高企的助推动力。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业界也必须重视到,因高通胀带来的成本增加将越来越难向下游顺利转移。虽然我国服装行业的生产原料、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资金要素成本等在持续不断上升,但产能过剩导致的市场竞争压力加剧却使得企业不能将成本全部或大部分向下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转嫁出去,最终致使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行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逐渐削弱,企业平均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显而易见,中长期内服装行业仍将继续承受高成本之痛,突出的困难和矛盾可能会越发明显。不过,就服装行业本身而言,在经历了多轮洗牌后,大多数品牌已经基本形成,因此,即使是“洗牌”也不会再像过去那样进行大的调整。而更多是加重两极分化现象。对于品牌服装生产商而言,由于其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加之品牌服装价位一般都不会太低,因此成本增加对他们造成的影响并不大,反而是发挥各自品牌、技术等优势,以此来提高和凸显品牌价值的好机会。与之相反,对于处于中低端的服装企业而言,在面临这样的内外部环境下,必将出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的优胜劣汰过程。
此外,中报数据也显示,沪深两市42家服装上市公司存货金额达493亿元,《中国服饰》杂志记者此间采访中中也了解到,存货一直是服装行业受到关注的经营指标之一,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际服装品牌加速在我国跑马圈地,对于国内服装企业来说,库存管理能力直接反应其供应链管理能力和终端零售能力,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则更为受到市场的关注。
而在业界人士看来,服装行业的库存情况、应收账款情况均来自于终端零售不佳这一大背景,在这种大背景下,无论是直营店、加盟店均出现售罄率下降的现象。银河证券研究员马莉认为,对于加盟店售罄率下降,必然反映到经销商继续提货的资金和积极性不足,考虑到订货会提前锁定,上市公司无他选择,要么先行发货变为公司账面的应收账款、要么是公司账上库存的增加。对于直营为主的上市公司,主要是收入增速不及预期下存货的大幅增加。
因此,马莉分析,一切的改善,只能来自于终端需求变好。业内人士也向《中国服饰》杂志记者表示,从上市公司公布的财报中发现,自09年以来,各个子行业的上市公司存货/收入占比都有所上升,这与服装企业多于08年后上市,登陆资本市场后加快渠道拓展及提高直营占比有关。
《中国服饰》杂志记者此间从森马方面获得一份内部会谈纪要中了解到,就存货而言,森马服饰副总经理、董秘郑洪伟有着这样的看法,郑总针对森马上半年存货增加较大但减值准备却下降的问题谈到:“目前,森马存货状况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存货结构的变化,森马出的新品较多,既要供应电商,又要供应线下渠道;二是老品的减值准备计提减少,因为电商处理库存的能力较强,原来的计提的减值准备是针对线下代理商折扣计提的,折扣率较低,而电商的折扣率较高,且老品多是通过线上出售的,毛利率提升,故减值准备下降。”
郑洪伟特别指出,“从存货来看,随着模式的切换,森马电商处理能力的增强,会降低库存,存货周转率变好。同样,应收账款去年因为库存的挤压,资金占用较大,而现在在逐步增加现货数量,未来库存将逐步减少,应收账款也将向好的方向发展。目前,森马休闲装没有童装增长量大。库存方面虽然比去年差点,但仍处于健康的范围,目前还是处在快速去库存的阶段。”
《中国服饰》杂志记者还注意到,郑洪伟提出,在休闲服方面,变化最大的是森马品牌模式转变,森马品牌计划在今年100%期货,转变为明年50%现货,50%期货。同时,进行供应链体系的变革,对渠道进行扩展调整,对品牌加大推广,但最重要的是还是如何将期货转为现货,因为这是快消品的必然要求。
业内专家也表示,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由来已久,但是由于单独消费者信息过度碎片化,传统企业很难通过自身品牌有限的线下渠道数据去搜集消费者的具体偏好。服装企业已经清楚认识到提升运营效率以控制存货的重要性,未来通过更为有效的精细化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市场预测能力、信息化控制能力和终端零售能力,将货品有效进行区域内和跨区域的调拨,最终实现稳定增长和低库存的双赢。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等。由于存货包 含的品种繁多、收发频繁、占用资金大,所以存货的内部控制在企业,尤其是制造行业中显得特别重要。而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多数企业的存货在上半年存货出现同比增加,对于企业来说,面临的困难相对不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