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以来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可谓吊足了多空双方的胃口,从暴涨到暴跌只是短短的三分钟功夫,其中尤以棉花、橡胶的波动幅度大。CF1701合约11日从17005涨停到14775跌停只用了“半支烟”的时间。虽然双十一的“期灾”已经过去,但产生的危害和余震仍在发酵。疆内棉花企业对郑期主力合约再次冲上16000、17000的预期强烈,扛住棉花现货价格,“宁缺勿滥”的想法占据主流,买卖双方的心理预期差价拉大到500元/吨以上。CF1705、CF1701盘面价格比较接近,外商和贸易商的基差大多在770-800元/吨(1705为主力合约),因此轧花厂做“点价”套保已没有多大意义,现货销售压力呈现上升。
11月16日一些棉商疆内标准级棉花的采购价14700-14750元/吨(公定结算),对疆内手摘棉企业而言此价格吸引力很有限,一方面皮棉综合成本普遍在15500元/吨以上,另一方面对短期新疆棉出疆运力“瓶颈”难解,内地市场高等级高品质棉花现供应真空将进一步推高棉价的期望。笔者虽然也认可短期郑期、现货有回补上涨的可能,二者双双突破16000元/吨似乎阻力不大(现货指“双28/双29”皮棉),但反弹的高度比较有限,轧花厂、棉企要抓准时机,勿错过顺价销售、解套。
首先,下游服装、坯布市场对棉花、棉纱上涨形不成支撑。11月上旬以来,江浙、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织布厂、坯布经营商纷纷反映“生意难做”,坯布报价不仅拖了棉花大幅上涨的后腿,而且随终端市场接单趋紧、现金流匮乏,成交价有疲软回调的迹象。另外近日江浙等地印染厂染费大幅上涨,对织布厂、服装厂的冲击都比较大(汇率的大幅波动对外贸公司、服装厂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布厂、中间商的日子更加难过。终端的危机和风险必将层层向上传递,棉花不可能独善其身。
其次,进口棉纱再次“抢关夺隘”,国内纱厂危机四伏。据统计,截止11月15日,中国各主港保税棉纱数量上升至8.5万吨左右,而从预期抵港来看,11月底、12月下旬有望先后突破9万吨、10万吨。目前印度、巴基斯坦产C10S-C32S纱、OE纱等与国产纱的差价达到1000-1500元/吨,竞争力大幅增强。由于供货量大、染色性好、LC90天等优势,很多中国布厂、贸易商调整采购方向,对1/2月船期印巴棉纱的询价、下单不同程度上升。
再次,近期外围市场或对棉花行情形成利空。其一、从特朗普和美联储的表态来看,美国经济正呈现加速回暖,12月份加息的预期正越来越强烈,大宗商品走势待商榷;其二、随各期货交易所及相关主管部门加大对黑色系、棉花等商品期货投做炒作的限制、清查,郑期资金陆续平仓离场,期货与现货相互推动、相互借力的希望落空;其三、从时间上来看,2017年3月份以后国家有关部门将重启储备棉轮出,从规模上来估测很可能又是200万吨,留给2016/17年度新疆棉的销售时间只有短短的6个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