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消息,今日早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贬值233点,创近4周来最大降幅,报6.8808。中间价的大幅调低也使得在岸及离岸人民币汇价表现疲软。
在岸人民币早盘一度失守6.89,但之后企稳回升,现报6.8880。离岸人民币下跌逾150点,再次跌破6.90水平,最新报6.90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根据中国人民币中间价的定价公式,当美元指数上升,在定价时人民币兑美元就要相应贬值。中间价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由国内外汇的供求关系所得的收盘价,这跟国内有关。二是要参考美元指数,如果美元指数升值了,也会让人民币走弱。
分析人士认为,经过央行此前的一番行动后,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较之前有所下降,之前市场几乎一边倒看空人民币,现在则转为观望。美联储12月中旬加息几无悬念,在此之后人民币兑美元的走势,则要看美联储加息后的声明,以及后续的加息路径。
此前的升值行情到头了吗?
金融专家韩会师指出,周二(12月6日)虽然人民币中间价大幅升值,但实际上盘中人民币即期汇率与中间价的偏离幅度被再次拉大,而巨大的偏离幅度导致本来可以更强的人民币汇率只出现了小幅上涨。
而在此前11月28日直至12月5日的6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即期汇率对中间价的偏离幅度很小,这种波动模式确保了“参考一篮子货币”主导了人民币的走势,借助美元指数近期的疲弱行情,人民币对美元实现了较为明显的升值行情,成功远离了6.90整数位置。
韩会师认为,“即期汇率紧贴中间价”是在目前的结售汇格局下,令人民币对美元实现双向大幅波动的有效手段,而人民币对美元实现双向波动又是淡化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的重要前提。如果放任即期汇率对中间价频繁发生50个基点以上的偏离,那么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很可能会回到“易贬难升”的旧格局。而这种旧格局的延续只能刺激市场更强烈的购汇意愿和更消极的结汇态度。
他总结到,周二人民币对美元虽然升值,但这种波动模式如果延续下去,12月6日很可能成为人民币对美元“扭升为贬”的转折点,只有改变周二的波动模式,重新回到11月28日至12月5日的波动模式,才可能借助美元指数的大幅震荡中止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趋势,这是淡化单边贬值预期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
依旧有贬值压力
向小田昨日在自己博客里撰文指出,有几个原因让人民币面临着贬值的压力。
一个是我们国内的资产价格过高。资产价格的高估,客观上也是汇率高估的一种表现形式。二是我国的GDP增长速度放缓。GDP增速下降,很多资产的回报率也就跟着下降,造成资金外流的压力增加。第三则是因为美元走强,美国经济向好及美联储的加息预期。
向小田表示,从以上几个原因分析,人民币贬值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并没有搞竞争性贬值,人民币的贬值只是一个市场行为,应该说是市场驱动的。
对于后市,他认为人民币依旧承压,“破7”是大概率事件。而要缓解这种贬值的压力,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中国经济。也就是说,中国经济能不能转型升级成功,重新赢得资金的青睐。过去人民币升值,是因为在中国投资能赚钱,大家都来中国,自然抬高人民币资产价格。以后要保证人民币币值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还是要靠净资产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