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工厂管理而言,“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要感谢我的妈妈。”向峰说,“她是老版师出身,做过一家服装厂的副厂长。”在这位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裂帛”的工厂进一步扩大,现在已经拥有4000平方米的开工面积,也开始聘请更专业的管理者。
“我们现在雇用了200名员工,要对他们负责。管人真累,比最早自己单干的时候累多了。”负责经营的向峰说,“也许某一天我们也可以吸引到风险投资,同时引入更加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只要他们肯关注草根创业。有时候我挺羡慕凡客诚品那样的公司。”
小众的“裂帛”开始主攻“80后”和“90后”。
与“买手模式”对决
小众品牌靠口碑传播
个性是“裂帛”的立身之本,但个性可能等同于小众,这样的品牌会碰到成长的“天花板”吗?这是困扰向峰的一个问题。
在参加淘宝大学MBA班的讨论会时,向峰深思过这个问题。服饰界盛行日韩风,流行的服装生产方式是“买手模式”、模仿版式,做更大众的产品。与之相比,“裂帛”的空间会不会过于狭窄?
“当时我在会上说,大众对品牌的选择开始细分,自然有人跳到‘裂帛’的文化圈子里。”向峰当时举了耐克的例子,“耐克是做运动产品的,但提出了‘人人都是运动员’的口号,客户群随之扩大,所以小众品牌也是有希望的。”
给向峰更多信心的是“裂帛”的成绩。在今年前,“裂帛”几乎没有做过主动的品牌推广,都是靠口碑传播,“是客户主动找上了我们”。客户群十分稳定,不太害怕被人抢走。
目前,“80后”和“90后”成了“裂帛”主攻的客户群,“他们有寻找和自己个性相对应的衣服的需要”。向峰想,肯定存在“天花板”,但是可以有“楼梯”,“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先站稳,然后慢慢地、一层一层地盖楼梯”。
“潮流在流行之前永远是小众的。”向峰说。
他们的成功可以复制吗?
就开网店而言,“裂帛”是幸运的。它在2005年起步,正好赶上网络购物兴起的年头。当年,淘宝对自身的大力宣传连带帮助网店吸引眼球,抢先吃螃蟹的人早早站稳脚跟并坚持到底,成为现在人人称羡的大卖家。
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如今,“裂帛”成了淘宝网的广告大客户。他们投放硬广告,研究淘宝用户的消费行为数据。他们的梦想已经不局限在淘宝上。他们希望吸引风险投资,将产品覆盖到整个互联网。
“裂帛”可以复制吗?淘宝网已经一片红海,检索任何一样东西都能找到众多卖家。有人慨叹说,在淘宝上能糊口已经不错,哪里有一飞冲天的机会?
“裂帛”给我们的答案是,听从你的内心。
“裂帛”就是玩出来的。所谓玩,意味着兴趣和工作的高度重合,意味着品牌属性独特鲜明。在玩的同时产生创意,展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以此吸引客户。网络大得很,怎么会没有认同你的人?
向峰说,“裂帛”在今年之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直觉。后来者也许难以复制另一个“裂帛”,但专注地玩的精神并无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