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面对曾经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中国市场的业绩增长开始放缓,快时尚品牌们一直在全球布局新的增长点。现在看来,品牌们或多或少已经做好了实现新一轮增长的准备。
根据印度《经济时报》援引相关知情人士的报道,日本品牌优衣库即将以100%独资控股的形式进入印度市场。目前,优衣库品牌及其母公司迅销集团高层已在印度展开奔走,为2018年优衣库能在新德里或孟买开出首家门店做准备。此前,曾有传闻称,这个日本品牌想与早先已将Calvin Klein和另一快时尚品牌Gap引入印度的当地纺服集团Arvind Lifestyle Brands合作,以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进军印度。
优衣库是几个大型快时尚品牌中最后进入印度市场的品牌。在它之前,Zara在2010年以合资公司的形式进入市场,截至2015财年底共开出17家门店。Gap与Arvind Lifestyle Brands的合作在2015年3月正式展开,目前未有官方数据显示其印度市场门店数量,但据《经济时报》报道,后者为其制定的扩张计划是“前几年开出40家门店”。
H&M来得晚些,直到2015年10月才开出首店。不过,与之前提到的“前辈”竞争对手不同,它采取了独资控股的模式,因而获得了较对手更大的经营自由度。最显见的一点是,它没有合作伙伴获利的压力,因而能将价格维持得和全球其它市场一样低。
这一点对于印度市场十重要,因为比起相对成熟市场在乎时髦度和产品更新频率,印度顾客最看重的产品维度是价格。在这种情况下,有价格优势的H&M的到来无疑是对市场里所有竞争者的强大威胁。这也难怪本来在印度顺风顺水的Zara顺势做出了一次性下调15%定价的决定。
同样有价格优势的优衣库的到来无疑让整个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更升一级。有消息称,Zara、Gap已经都在筹谋针对印度市场的又一轮降价。其中,Gap的调价计划更为明确。其在印度的合作伙伴Arvind Lifestyle Brands的CEO J Suresh在一份声明中,Arvind Lifestyle Brands将为Gap生产30%-40%用以印度市场销售的服装产品,而此举将为Gap赢得10%-15%的降价空间。
快时尚品牌间打起频繁的价格战在全球其它市场不算常见。印度会有这样的情况与本地民众的消费偏好有关。但更关键的还是品牌们想要吃下这一市场的决心。
印度市场的潜力不用多说。2017年,世界银行预测的印度经济增速为8%,对比来看中国的增速预计为6.9%,是目前代表性新兴市场“金砖四国”里唯一依然保持高增长速度的国家。
而从品牌各自的规划看,印度市场的重要性更为明显。
先看刚刚发布2016财年报告的H&M。印度市场已在这一财年成为整个H&M集团销售额增长率最高的市场,增长率按瑞典克朗计算为687%,按当地货币计算更是高达718%。中国市场在该财年内的增长率已经降至个位数。另外,最近两个月H&M销售增幅全部低于预期,也使得品牌急切想找到一个有机会突破的市场。
Zara则明显有了精力转移的征兆。这之前的十年,其在海外市场的精力大部分都放在了中国市场。根据Zara母公司Inditex2015财年报告,仅Zara一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已达到179家,是仅次于其总部所在地西班牙321家的海外第一大市场。不过,Zara已公开表示将放缓在华开店的速度,而最近其在成都关闭一家展示型门店的消息进一步证实品牌目前在中国已进入精耕细作的保持期,比起一味扩张强求增长,它更在乎的是在这个宏观经济放缓、消费疲软的市场如何实现最高的投资回报率。这时候,与曾经的中国市场有些相似的印度市场很有机会成为Zara下一个全心开垦的“荒地”。
优衣库的“全球第一”战略中当然也少不了印度。实际上,当欧美市场持续没有起色,日本和中国这两个本来业绩出色的市场又开始遇到增长瓶颈,优衣库也势必要从其它市场寻找机会。就好像在进军印度的传闻曝出不久,《今日日本》又报道称,优衣库将在2017年秋天进入Zara的大本营西班牙,正式打开其在海外的第18个市场。
至于Gap,其北美业绩表现持续不佳自然也会激发它进入新兴市场的愿望。不过,不论从售价还是款式,又或是更新速度上,Gap都与竞争对手有些许差距。这样来看,也许借着合作伙伴之力在印度开辟生产线是个不错的尝试,能带来些新机会。
品牌们出于各自的考量,都盯准了印度市场。尽管竞争之激烈可以想见,但在竞争中共同做大的市场能为所有品牌带来益处。尤其是当品牌们目前在印度的门店数量依旧有限,整个市场仍有大片处女地等着被开发,品牌们能在此重新确立一个新秩序也未可知。
然而,要拿下印度市场的难度不小。城市间贫富差距、传统纱丽在服装界的主导地位等都为品牌进一步扩张和渗透该市场设置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