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纺织行业IPO排队大军中又添新成员。
近日,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华新材”)在证监会官网更新了招股说明书,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2亿股谋求主板上市。
2017年是服装零售企业的“上市大年”。截至目前,太平鸟、安正时尚、日播时尚均已成功发行上市,近日,“快时尚”少女品牌拉夏贝尔也成功过会。
那么,台华新材作为服装纺织行业的上游企业,此次冲击IPO结果会如何?
IPO日报发现,台华新材报告期内的业绩波动明显,2016年的净利润更是暴增449.71%,但这背后究竟是因为什么……且听IPO日报一一道来。
净利暴增主要靠财技
公开资料显示,台华新材主要从事锦纶纺丝、织造、染色及后整理业务。
招股说明书披露,2014年-2016年,台华新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42亿元、18.97亿元以及22.44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8064.03万元、4139.59万元和2.28亿元。
据IPO日报计算,台华新材2016年净利润较2015年净增1.88亿元,同比暴增449.71%。
台华新材突然暴增的净利润从何而来?记者查阅招股说明书后发现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主营业务产品毛利率的增加。
数据显示,2015年营业收入较2014年略有下降,2015年毛利额与2014年基本持平。台华新材表示,随着上游石油价格的回升,且公司积极调整产品和客户结构,2016年公司的毛利率同比增加。由于毛利率同比增加4.27%,台华新材2016年的毛利额同比增加了1.68亿元。
其二,财务费用的大幅减少。
台华新材毛利率的提高,增加了公司的毛利额,从而影响到净利润。而财务费用的大幅减少则更加直观地影响了净利润。
台华新材对IPO日报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偿还银行借款,公司利息支出持续下降;由于报告期内汇率持续变化,汇兑损益也存在波动。
招股书指出,2015年下半年开始由于日元兑人民币汇率上升,公司外币借款汇兑损失增加较多。数据显示,公司报告期内的利息支出和汇兑损益(不包括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支出)两项合计分别为10944.61万元、11907.57万元和7044.72万元,2015年较2014年增加962.96万元,2016年较2015年减少4862.85万元,该项财务费用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净利润,造成业绩波动。
其三,资产减值损失大幅降低。
台华新材在解释净利润波动时也提到了资产减值损失报告期内,公司各期均有一定的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的波动也是净利润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资产减值损失中主要为存货跌价损失,资产跌价损失的波动对公司利润的波动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2015年较2014年增加了2624.11万元,2016年较2015年减少3133.25万元。
业绩暴增之后暴跌?
2015年业绩的大幅下滑给正在排队IPO的台华新材蒙上了一层阴影,如今更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的净利润实现暴增,为台华新材及时“止血”。
但值得注意的是,高额的净利润主要依靠财务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的大幅降低。
业内人士表示,台华新材业绩如此暴增,但实际经营状况的改善并不明显,如果其成功上市,很可能面临业绩短期翻脸的风险。
具体来看,其有三方面的风险。
首先,汇兑损益风险对业绩波动的影响不可忽视。
IPO日报梳理数据时发现,台华新材的汇兑损益波动明显,2015年的汇兑损失高达2487.56万元,较2014年增加381.28%,占同期净利润比重接近50%。
面对如此大的汇兑损失风险,记者也就相关防范措施询问了台华新材董秘办,对方回应称,未来将控制外币借款金额,以持续降低由于外汇波动带来的贷款风险。另外报告期内将持续加强国内切片的原材料采购。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台华新材前五名外销客户的销售额以及营业收入占比连年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14年-2016年,前五名外销客户的销售额分别为14713.78万元、18883.7万元和29384.46万元,占比也由最初的7.58%,上升至2016年的13.1%。
因此,台华新材的汇兑损益除了会受到外币借款以及原材料采购的影响之外,外销业务的影响亦不能忽视。若是外销业务持续增长,那么未来台华新材仍将经受汇兑损益对业绩更大程度的考验。
其次,应收账款的质量较差。
IPO日报发现,台华新材报告期内与公司客户之间存在3起应收账款的催款诉讼,涉及尚未归还的本金及利息总金额约3148.45万元。由于相关客户的经营状况恶化,无力偿还相关债务,台华新材预计未来难以收到相关应收账款,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已经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发行人的客户长时间拖欠发行人的账款,那么发行人会选择诉讼或者仲裁的司法程序来催收账款。这种情况下,一来发行人通过诉讼催收账款不仅可能无法收回全部账款,还需要付出一定的诉讼成本,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给了监管机构更大的一个预期判断,那就是发行人的账款回收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
第三,六成固定资产用于抵押贷款,实控人深陷多起担保诉讼。
数据显示,由于台华新材业务快速增长导致经营性资金需求较大,银行借款保持在较高水平。2014年-2016年期末,银行借款分别为16.36亿元、13.65亿元和9.49亿元,相应的利息支出分别为1.18亿元、0.94亿元和0.59亿元,金额较高。
巨额的银行贷款也需要相应的资产做抵押。招股书显示,台华新材超过价值一半的土地使用权、房屋以及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已经用于银行抵押融资,截至2016年12月31日,账面净值合计88448.81万元,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高达60%。
若台华新材不能按期履行相关支付义务,则上述用于抵押的资产有可能被强制性处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同时,由于目前台华新材主要非流动资产已经用于银行抵押借款,会限制公司利用银行贷款进一步融资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实控人施清岛深陷多起连带担保诉讼案件,需承担较大金额连带担保责任,涉及金额约3172.97万元。
IPO日报发现,经营状况未能有明显改善的台华新材未来仍将面对高额财务费用,以及应收账款回款难的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若台华新材今年成功上市,上市之后的业绩或将面临再度下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