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8日在郑商所上市的棉纱期货本周初迎来了“满月”。这一个月来,棉纱期货的走势如同棉花的“影子”,再次验证了我们先前提出的“纱随花舞”,由繁就简,以二者价差变化判断定价合理性的基本逻辑。
数据显示,自上市以来棉纱期货主力CY1801合约与棉花CF1801合约的价差基本稳定在7400-7800元/吨区间。但从交易活跃性上看,棉纱由于其品种复杂性,上市时间短,市场参与程度明显不积极,观望居多。除上市首日与9.11出现异动外,多数时间日交易量都不超过2000手。有业者分析认为,由于新年度籽棉、皮棉价格的高举高打,下游环保风暴导致纱厂利润下降,目前的棉纱CY1801盘面并不具备“套保”条件,难以吸引产业客户。
在棉纱期货市场表现低迷的同时,9月以来国内棉纱现货交易却趋于活跃,价格一改颓势,节节攀升,以纯棉普梳C32s为代表,9月以来价格累计上涨了近500元/吨,创近半年新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用棉成本预期的上升。3-8月抛储期间,抛储均价整体呈现向下的调整趋势,为纺企使用低价储备棉配棉降低纺纱成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9月储备棉新政以来,抛储成交率一直居高不下,且价格不断走高。更为重要的是,在9月底结束抛储后,在明年3月前抛储红利将不复存在,且新棉成本预期不低,籽棉价格也是“水涨船高”,纺纱成本预期上升成为必然;二是多数厂家反映,因环保方面因素,目前棉纱成本提升较多,如1个纸管上涨0.10元多,1吨棉纱成本即上涨60-70元,其余浆纱、包装等也有提价,使得棉纱价格相应提升,幅度100-200元/吨左右;三是“金九银十”的旺季来临,下游坯布行情正逐步好转,给整个棉纱市场消费回暖提供了支撑。
但值得忧虑的是,由于棉纱市场的“内涨外跌”,内外纱价格出现今年以来的首次倒挂。当前内外纱价差已接近200元/吨,原先我们所依赖的国产纱的竞争力正在逐渐丧失。在当前内外棉花价差拉大到前所未有的2500元/吨情况下,再加上人民币依然强势,进口纱凭借成本优势,存在重新蚕食中国市场的机会。
“牵一发而动全身”,棉花进口配额的限制并没有也不可能将中国与海外市场完全相隔离,内外棉互动,内外纱相通,期现货联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市场在配置资源上的决定作用必将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