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经历了一轮“过山车”行情。先是在8月底、9月初11连涨,累计涨幅超过2000点;后是在近期连续回调。9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跌93个基点,报6.6285,为连续第4个交易日走低。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走贬原因有三:一是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调整为零,政策基调回归常态化,缓解了人民币近期过快升值的压力;二是上周美联储重申年内还有一次加息,并将于10月启动缩表,美元短期反弹;三是企业购汇需求和长假出游购汇需求释放,导致了短期外汇市场供求变化。
从5月底的6.90到9月8日突破6.44,人民币在近3个月时间内单边升值4000多个基点。对于前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的原因,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最新发布的《2017年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美元走弱、前期汇率贬值预期得到纠偏以及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是主要原因。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表示,中美利差在2017年明显走阔,并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也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强形成支撑。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从2017年年初的65个BP扩大到近期的145个BP,增长超过120%,处于相对历史高位。此外,资本外流压力的减轻有利于缓解外汇市场上美元供不应求的压力,从而助力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不过,《报告》同时还提出,人民币升值有助于纠正此前的人民币贬值预期,但过快升值也使得部分上市公司汇兑损失加大,并对出口增长带来不利影响。人民币过快升值还容易吸引热钱流入,推升资产价格上行,因此需要关注人民币过快升值的潜在影响。
9月11日以来,随着央行将远期购汇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调整为零,人民币汇率改变了此前大幅升值势头开始贬值回调,近几日稳定在6.6左右水平。
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与9月初基本持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记者表示,前期的稳步升值可能带来结汇意愿上升,但9月中旬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回调又可能使市场主体观望情绪增加。
不过,有交易员表示,近日市场结售汇相对均衡,人民币跌幅明显小于美元指数涨幅。
9月21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自今年10月起启动渐进式被动缩减其高达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消息宣布之后,美元应声大涨,美元指数从不足92大涨至近期的93水平附近,这加大了人民币走贬压力。
在美元指数短期走高的背景下,连平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短期可能继续回调。但中国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目前人民币汇率已与经济基本面大体相符,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外汇供求基本稳定,监管部门针对外汇和资本流动的宏微观审慎监管持续加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特征明显,贬值预期已明显减弱,未来将呈双向波动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