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悄然结束,由于2018年储备棉轮出方案落定让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在新棉集中上市,可供资源丰富的大环境下,原本期望之中的纺企集中采购并未出现。轧花企业可谓“进退两难,举步为艰”, 在到底是“亏损出局”还是“待价而沽”间挣扎,收购、加工结束即亏损销售,棉企很难接受,但短期国内棉花供给“井喷”、再加上纺织厂和贸易商采购非常“不给力”,整个棉花行业悲观、低迷气氛蔓延。
然而市场走向总是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展开。在外盘ICE期棉连创新高的带动下,低迷许久的郑棉期货突然崛起,上演逆转行情。周五主力合约CF1805上摸15480元/吨,创9月27日以来新高,本周累计涨幅超过500元/吨。郑棉的上涨,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在棉花市场泛起阵阵涟漪,同时,也让本来愁云惨淡的涉棉企业看到些许希望。
国际市场方面,近期出现了“印度虫害、美棉质量担忧”两大预期偏差,支撑ICE期棉创出近2个多月的新高。其一,印度马邦出现大范围棉铃虫灾害,印度棉协将2017/18年度印度棉花产量预估从680万吨大幅下调至637.5万吨。其二,美棉出口情况十分强劲。截止11月23日一周,美国累计签约2017/18年度陆地棉218.7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1%,完成本年度预测的72%。
随着国际棉价的快速上涨,内外棉价差从前期的每吨3000元高位逐渐回归合理。截止11月30日,CC Index 3128B与Cotlook A价差水平已经重新回归至2000元/吨左右水平。这对国内棉花市场而言,或许是一个最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