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规模定制,品牌推出的定制服务,一种更为小众、高端的服装私人定制店正在城市中悄然兴起,很多还冠以“高级定制”之名。在一般人看来,除了店面装修更加考究、价格更加高昂,这些服装定制店似乎和传统裁缝店没什么两样。
“实际上,这一概念是模糊和混乱的。”服装行业专家、香港IFB国际时尚品牌集团总裁王翔生说,“‘高定’在国内被滥用了,用‘私人定制’更为合适。”国际上西装从不用“高级定制”这个词,这一概念来源于女装,诠释其服饰制作至高点的含义。
据资料显示,顶级设计师设计、量身定做、追求精湛极致的手工技艺、数量极少、价格非常昂贵等是高级定制的关键词。真正高级定制的服装甚至对于耗费的工时都有要求,时装最少需要200个工时完成,晚装需要250个工时,而一件极致的婚纱更需要800工时。每年1月和7月,由法国高级时装协会筹办的高级定制时装发布,在巴黎分两季举行。目a前国内也只有郭培等少数知名设计师得到国际认可。
所以,并不是随随便便一件定制的服装就可以称之为“高定”,最多可以称为高端定制。
消费者为了一套合身的服装,除了支付几千欧元的费用外,还必须花不同程度的时间成本,回报则是精湛工艺和工匠式服务。“说到底,这是种服务。”Zegna首席执行官Gildo Zegna在接受采访时曾如此表示。此前,Ermenegildo Zegna在米兰开设新定制工坊,所有衣服均为手工制成——以西装为例,它需要4次客户拜访、200道工序、75个工时方能完成,为此顾客还要花上5000至1万欧元才能享受到这份“慢工出细活”。
王翔生说,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所谓“服装定制”依然还是干的裁缝的活,选面料、量体、试衣、完成,而真正的服装定制是从对消费者个人的穿衣形象设计开始的,根据顾客的身份、职业、品味、需求以及体型、身材、容貌等个性因素来帮助顾客设计穿什么衣服合适,强调的是形象设计和整个过程中的贴心服务,这才是服装定制的核心价值。
“一件真正意义上的优质定制服装,不但包括昂贵的面料、精致的手工,更是对客人穿衣习性的尊重和特殊要求的满足。”著名服装设计师王玉涛也曾说过。他的个人工作室从2007年开始从事服装的高端定制。“从事高端定制一定要有深厚的积累,不管是设计师还是制作者,都不可能一入行就从事高端定制。”如此看来,国内在定制的概念和叫法上还是有些混乱,但越来越多定制店或工作室的加入,也说明了这一领域确实存在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
目前除了以设计师主导的设计师品牌定制以外,更多的定制工作室都集中在标准化程度高的男女正装,婚庆及企业市场,以及旗袍、中山装等中式服装。其中,新兴发展起来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依托于大规模定制,直接成为红领、报喜鸟等智能工厂的B端,实际上是通过线下实体店提供服务,体验等功能,网络下单,最终由智造企业来完成产品加工。
无论哪种定制形式,对定制对量体师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这是定制的关键环节,也是当下定制品牌的瓶颈。如果量体问题没有解决,无法提取采集顾客人体数据,即使是智能工厂也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
专注定制领域多年的叶安忠说,现在定制加工厂基本是工业化OEM和ODM模式转型,不是专业定制作坊,从制版工艺、生产流程、配套保障服务等和传统定制作坊有大不同。“如果提供的量体数据不够准确,再加上版型、缝制工艺等细节处理精细度不够,就会出现误差。”
但随着裁缝传承断层和手艺工匠精神缺失,找一位懂版型、懂体型、懂工艺技术全面的量体师越来越困难。一些品牌开店第一要务就是高薪招聘奉养一个量体师,甚至很多品牌都以拥有几个传统红帮量体师为荣耀。
“定制工作室同样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经营风格、市场定位、产品版型。”叶安忠说。除此以外,定制产业链的不完善,面辅料需求量小、上下游对接不通畅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一领域的发展。
而上海明讯定制俱乐部的创始人殷文明就从中看到了商机。从2016年开始,他致力于打造服装定制店的第三方服务商,搭建平台进行定制领域的资源对接。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经有了千余名会员,每天都有会员寻找或找到从面料到终端管理的各项资源,包括定制道具师等更为小众和专业的资源。而俱乐部也会定期不定期举行关于定制技术、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沙龙和讲座,在定制工作室圈子很受欢迎。
然而,在国内首批定制品牌TANYA创始人王燕喃看来,国内服装定制领域依然在市场初级化阶段徘徊,无论是品牌化、设计和生产能力以及消费者接受程度,距离成熟市场还有很远的一段路要走。
王翔生对此有着同样观点。“现在的定制市场热闹是热闹了,但缺少根基:—这是目前最大的问题。一是服装定制的技术不足,二是特定的顾客群不足,三是后续配套服务不足。毕竟,不管什么模式,服装定制最终都是要拿出货真价实的高品质服装。”
“在服装行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以及以上提及的一些原因,大多定制店的顾客回头率都很低。新鲜过后,消费者热度有些下降。”王祥生认为,目前,国内的服装定制还只是一种潮流,没有真正成为消费者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