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预测,经过2017年的酝酿,预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将在2018年迎来一批实质性的项目落地。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连续第二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提及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在2018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升级为内涵更全面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研究编制”也被“出台实施”的最新说法取代,并首次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并列,被放在区域经济战略部分。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发言人早前表示,中央有关部门会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按程序报批,审批通过后将正式公布。
分析人士预测,经过2017年的酝酿,预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将在2018年迎来实质性的开启,将会有一批实质性的项目落地。
大湾区建设将获更广泛支持
相较于2017年,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表述有所调整。其中,两个细节的变化富有深意。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光南表示,隐去“城市群”三字,单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预示着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支持将会是更加全面的,范围更广、力度更大。
他介绍,城市群建设主要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不仅需要依靠前者,还需要社会管理、生态环境、人文交流等方面的推进。这些都将成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看点。
在谈及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同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强调“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2017年7月1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见证下,《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该协议文本的签署方包括国家发改委以及粤港澳三地政府。《框架协议》初步擘画了“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面孔——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列,被放在“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进行强调。
“粤港澳大湾区本身就承担着探索区域协同发展的任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说,“在广东内部,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发展不平衡;香港、澳门与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又不平衡,都需要通过区域协同来解决。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规模和要素集聚的密度,已经具备发展湾区经济、推动区域平衡发展的基础。”
申明浩强调,在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同时,自贸试验区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在已成型的经验基础上,粤港澳大湾区有望在更高起点进行探索建设。
张光南还指出,相比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的特别之处在于连接港澳,与中国的全方位开放相关。这将有力支撑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广泛传播。
粤港澳合作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一改之前“研究编制”、“科学规划”的说法,代之的是“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
张光南认为,前述规划文件的出台,将促进官方推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具体行动。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更多是宏观层面、框架性层面的酝酿和明确;而2018年随着规划文件的出台实施,将有一批落地项目推进。
“因为规划文件会制定时间表、会有具体要求,会给政府考核,政府需要依据规划文件推进。”他说,“这将使得2018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里程碑式的年份。”
市场普遍期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质性开启之后,能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畅通资本、人才等要素在粤港澳之间的流动。今年全国“两会”,不乏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代表委员。这些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是在“一国两制”、三个独立关税区的背景下,如何推动粤港澳城市之间的协同效率。
改革开放之初,基于“前厂后店”模式,粤港澳三地有较好的经济合作。时至今日,香港是全球知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澳门是国际化的城市,珠三角地区则是制造业重镇和新兴的科技创新阵地,三地依然有产业互补、合作互利的基础。但囿于行政壁垒以及市场化程度不一,粤港澳三地要素流动仍存在不少阻力。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以科技创新为例,指出港澳优质高校众多,研发能力强,但缺乏产业化的市场;深圳有科研成果转化的市场环境,却缺乏一流大学;广州高等教育规模巨大,却难以留住全部本地高校培养的人才。这三大超级城市有优势、有短板的格局,也同样反映在珠三角其它城市,这需要加强城市之间的协同,打破行政壁垒,发挥各自的优势。
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均在机制体制创新方面努力。截止到目前,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已全部提出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定位,以及与港澳合作的具体策略。例如,广州南沙计划于2018年上半年启动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区,并于2020年建成到粤港澳大湾区核 心区主要城市的“半小时交通圈”。
申明浩指出,目前,港珠澳大桥亦有具备通车条件,同时珠三角城市之间的城际轨道交通、地铁线路亦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在交通联系上将越来越紧密。随着机制体制创新的深入,粤港澳合作互利将迎来更加深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