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美棉期货终于在技术意义上确立了此前84.5平台的突破,关于美棉的逻辑其实我在本号的第二篇文章就已经写过,美棉的逼未点价合约就是整年度的逼,为什么?一方面未点价合约对应空单的仓单问题是整年度的缺口,因为未点价合约的数量足够大,也就是意味着空单足够多,另外就是能交的货太少,很明白就是明确的逼仓行情,另外一方面,本年度从去年11月开始的上涨,是几个合约一起上行,多头费同样的力气,而且未点价合约不少都在不断移仓,不认输,多头怎么可能罢休呢?所以很明白,最终本年度的决战是7月,因为未点价合约退无可退,而7月结束就是国际年度的结束,本年度的良好多方掌控局面也就结束了。而盘面的确认,就意味着笔者本年度的整体逻辑判断体系的符合判断。接下来就是多方战术层面的问题了。
就7月合约而言,实际昨天是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仓,这也意味着这应该是最后的收官了,因为此前笔者也说过,这样空头被牢牢咬住的场面,最终结束必定是减仓大涨,空头割肉。当然现在这个减仓还远远不够,得到确认则大概率引发更多的砍仓盘,越减越涨,上方空间就看啥时候砍到多方开始撤退了,当然因为投机多方接货的基本没可能,为什么?因为下年度预期比本年度差,12月价格比7月低,然多头有什么底气拿货到下年度去,所以空头砍仓到一定程度,基本只剩准备交割盘的时候,多头肯定是能逃就逃,所以结束后7月的回落是可以预见的。
但下年度的合约呢?不一定就会有很大的回落,因为一方面因为中美之间承诺大量从美国进口农产品,这是利好,但这个利好真正利好之处在于美国美棉的供给产量是有限的,300-350万吨的产量基本是常态,中国17年进口50万吨,如果再多进口50万吨,也就是意味着美棉剩下200多万吨,但当前下年度未点价合约已经有10万多张了,这意味什么?意味着稍微不注意,或者天公不作美,这些未点价合约又会重蹈今年的覆辙,点价交易固然方便多多,特别价格下跌的趋势中,但是没研究清楚这个东西,那么多人盲目的去签约,不被套才怪了,与金融相关的市场从来都是明白人赚糊涂人的钱,这里也不例外,10万张,如果被套了,需要多少资源?220万吨!这么一算,非常,非常容易再度出现类似本年度的状况,何况中国到底进口多少不知道,但哪怕协定多进口50万吨,尽管中国部分进口也在未点价合约中,但已经到了美棉供给平衡点附近了,足以让众多未点价合约被套的不要不要的,而且在国内预期已经炒起来的明年,可能行情对未点价合约来说比今年更加具有灾难性。而且从技术上来说,最近的指数突破,12月合约其实是最先突破出来的合约,最先突破足以说明问题,最强,这样的趋势中,回调肯定有,但完全看不到转势的迹象,这是农产品,周期一来,都是以年计数的。所以还是提醒下年度的未点价合约继续小心,更加小心。如果看好下年度行情,直接定价。原本从基本面的常规路径来说,我也是看12月合约偏弱的,7月结束12月大概率要回调一波,但中美之间农产品这个问题是一个巨大的基本面改动,结合未点价合约规模一看,就完全不一样了。
谈到这里,既然讲到基本面改变的问题,之前几天也有人让我说下棉花需要注意的要素,我也借此大致说说。其实对于基本面研究而言,供需关系肯定是核心,如果世界上只有5个人,3个苹果能卖出高价,而7个苹果价格相对较低,这是谁都知道的。这两天也看到不少梳理棉花上涨逻辑的文章,但都是事后文章,现在能把各种数据各种环节写的详详细细,但事前的文章有几篇?
所以问题是招式就这么两招,但为啥用的人不同,效果完全不一样?因为理解程度不一样。棉花的供需其实非常明白,供给的方面,主要就是产量,社会库存,包括商业库存和工业库存,进口量,另外就是国储的抛储。这些非常明白,但问题是怎么去评估这些东西,这些东西能得到的数据,都有数据提供者的偏向在里面,无论是有意无意,都需要自己去评估。产量就不用说了,其实各种调研,去田间地头看看棉苗棉株生长情况,你能看出来棉花单产?整体产量?基本面没戏,能看几亩田,另外去调研的都是从来不下地的人,能清楚这长势,能最终单产多少?何况还有天气,田间管理等的影响。所以产量里面,最终相对靠谱的,还不如看新疆的加工检验量,这个是相对官方的,而且因为补贴利益原因,所以只要在国家补贴线下方,最靠谱的数据。影响这个产量的就看中间的问题了,田间管理很重要,但最终的种植面积影响更多的还是直接的利益,价格。种下去了,那就是看天气了,今年天气这么炒,不是因为今年的天气多么异常,新疆的天气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每年都有一些异常天气,我们一直在这个市场里面的,多多少少都有听说,但今年这个时间点敏感,所以才引起这么多炒作。
另外这个产量问题还有内地,内地因为补贴不确定以及相对收益较多的原因,所以实际种棉积极性很低,但多少还有些留下来,但具体多少,谁也说不清楚,有说50万吨,有说100万吨的,这个是个黑箱。所以在以上逻辑的情况下大致的评估就可以了。
再有就是社会库存,社会库存现在大家用的比较多的是某网的数据,但这个数据一定准确?很难说,就全国那些监管库的汇总就是全部了么?库存其实本质上是跟随价格波动的,价格涨,这个蓄水池是扩张的,价格跌,这个蓄水池就容易收缩,很简单的道理,但看你在具体用的时候怎么去完善了。
进口量,这个一直有些问题,进口量一般来说是到港量,但没有清关就没法使用,所以实际上进口量严格意义上不能直接用在消费的评估上面。另外进口的不确定性在于配额,配额这个东西是政策性极强的东西,下年度的博弈中,这个也是较大的风险点,配额是否继续按现在执行,是否放量,或者放开?
最后就是国储的问题,国储这个东西有很大的不确定,其不确定性在于当它是比较充裕的时候,其实它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的,但同时有时候它又有很大的国家意志体现在里面,市场就是这样,当有些东西体现个体的意志的时候,就容易出难以判断的东西,就是所谓的黑天鹅,不过一方面,国储是个出水口可控的蓄水池,另外当国储量逐渐缩减的时候,整体的威慑力就会下降,这是绝对的。
然后是需求的问题,需求的问题更加说不清楚,表面上表现出来的对需求量至少有几部分,但归结起来,就是纺企的消耗,但纺企的消耗也有很多组成,可能是贸易商的囤货需求,也可能是坯布厂的原料库存,也可能是坯布厂的消耗,还可能是纺企自身的产品库存,所有的所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跟什么有关系,跟人性,跟价格。另外还有替代,替代主要是化纤,还有进口纱,但总体来说,消费这个东西非常虚,弹性极大。
以上是国内棉花的关注要素,国外的暂且先不谈,但国内的仅仅是这些么?当然不是,市场的氛围也很重要,宏观的环境也很重要,比方这几天商品多数回调,棉花再强,也总有不少的空头增仓进去,实际上期货因为持仓的不断增加,也对现货影响越来越密切,从数据来看,郑棉的持仓已经达到120万手,创历史新高,而持仓量巨大,就容易使得期货市场的一些问题影响现货,因为期货越多,实际意义上是一旦交割,需要的资源越多,蓄水池效应也就越大,影响自然就大了,把期货市场比作一个主体,当这个主体掌握一万吨棉花,和掌握一百万吨棉花,影响力肯定不一样。
所以综合以上说的,好吧,其实我啥也没说,因为上面这些要素每一样都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所以其实这些东西都不是最难的,难得是综合的衡量,难得是主要矛盾的抓取,这些东西甚至我一个同事刚进公司没几天就全部能列出来,但列出来就会判断了么,当然不是。就好像一年前吧,在杭州水博园听过付海棠付大佬的发言,当时也是讲棉花市场,当年棉花也是较大的行情,当时我和还是新人的同事一起去的,就开玩笑说,虽然付大佬数据都感觉十万八千里的,但是人家逻辑对啊,人家就是这么大刀阔斧,大巧不工的干进来了,而且一打一个准,这就是境界。主要矛盾才是关键的。
所以我想说的是,其实数据都只是工具,没有绝对的真相,但要懂得去用数据构架一个判断体系,这个体系类似于一个行情运行的模拟系统,如果贴合的好,那这个系统就是成功的,否则就是失败的,这个判断体系,仅仅基本面的东西是不够的,宏观氛围,技术分析代表的资金情绪,都是重要的,对基本面也有这深刻细微的影响。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说现在大多数人是低品质勤奋,古人说,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任意去做,全不解思维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大致说的就是这么个意思,我觉得行情判断是要讲方法的,抱着基本面的那些要素,一个个费死劲去细究,也不见得有啥成果,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行情判断最终是要去做的,所以行情判断准确与否就成了这个体系成功与否的标准了,行情判断需要放低姿态,开放内心,能有帮助的都吸收进去,这样才能成长,才能进步。
当然有人说,你写的有些话扎心了老铁,太过直白,我倒想说,我辛辛苦苦写出来,其实就是自己经验写出来,分享而已,我无意于讨好任何人,也无意于指责任何人,说实话,费心思写这么篇文章何苦呢,我只是秉着本心,实话实说,能写的也是所当前阶段和当前境界想到的悟到的,如果看了觉得不舒服的不看也无所谓,也说明还没完全开放内心接受一些另外的可能性。我也不一定对,我是实用主义者,信奉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努力在棉花研究交易上做到知行合一,虽然因为公司平台此前不允许棉花交易,我也没太好的平台做多大规模,只能以自己账户量力而行,但依然在做这样的努力。开放心态,接受符合自己本心的东西,本心不带私欲,不滞执念,此心不动,随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