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贸易战升级阴影笼罩下的棉花市场反复寻底,表现低迷...
ICE期棉主力合约本周反复考验81美分/磅的支撑力度,而自今年5月中旬行情启动以来,也仅仅有一两次短暂跌穿该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说,80-81美分/磅区域已经成为外盘市场强弱变化的分界岭。我们认为,导致当前期棉价格如此低迷的主要原因大体如下:其一 ,周四是关于美国对中国2000亿美元加征关税听证会的最后一天,关税税率可能提升至25%,贸易战升级传言纷纷,市场观望心态严重;其次,现货销售平淡,加之美元强势,还有即将发布的USDA月报调整的不确定性。
当然,也有机构对全球供需表示乐观。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发布的9月份全球供需预测就认为,2018/19年度全球棉花产量为2600万吨,同比减少3%,消费量为2780万吨,同比增长3%,期末库存为1690万吨,同比下降10%,是2011/12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虽然贸易政策前景不明,但在全球产量同比减少的情况下,全球用棉需求增加可能带动棉价上涨。
印度国内棉价虽有MSP支撑,无奈受ICE期棉走弱、印度汇率暴跌等因素影响而有所下跌,现S-6提货价基本徘徊在84美 分/磅左右。本周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71.97卢比兑1美元的历史最低值,今年累计跌幅超过12%,成为今年亚洲主要经济体中对美元贬值幅度最大的货币。
Cotlook A指数跟随ICE期棉而走弱,本周跌幅超过1美分/磅,一周均价92.1美分/磅(上周92.79美分/磅),但受9月关税税率大幅调降影响(9月为6.8856,8月为6.6914),人民币一周均价反而出现一定幅度上涨,据测算,本周Cotlook A指数均价折人民15499元/吨,较上周上涨了292元/吨。
新的棉花年度开启首周,郑棉期货便以跌破16500元/吨重要关口而收盘。中美贸易的紧张局势升级、关于新疆棉花增产与否的争论、巨量仓单面临交割的压力等等,都令棉花市场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中难以选择方向,摆脱盘整格局。关于国内产量,目前版本很多,8月下旬的新疆调研结果最乐观,预期全国在600万吨以上,而中棉协等则预估在600万吨左右,美国农业部内部最新预期则下降至574万吨,分歧的核心可能在于对内地棉花产量的不同判断上。
距离今年抛储结束时日不多,企业竞拍成交相对活跃,每日成交率虽然有所起伏,但整体成交率仍保持在71.79%较高水平,截至9月7日,今年储备棉累计轮出量已达222.5万吨。
新疆巴楚、吐鲁番等地零星已有企业开秤收购籽棉,2128级籽棉收购价7.3元/公斤(衣分40%),但当地棉农普遍存有观望心理,市场预计将于9月中旬集中收购,后期收购价或会达到7.5元/公斤,轧花厂也表示此价格将是收购红线。国内现货市场价格少有变化。CC INDEX 3128B一周均价16323元/吨,较上周涨 10元/吨,CN Cotton B周均价16300元/吨,上涨8元/吨。
综上所述,在外盘人民币价格大幅上涨(美元价格下跌),内盘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下周(9月10日-14日)储备棉轮出底价将出现较大幅度的上调。根据测算,下周底价或将至15905元/吨一线,较本周上调14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