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央行宣布自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业为人士表示,此次央行降准不仅幅度大(1%)、释放的流动性资金达1.2万亿元,而且在降准的时间点把握上也颇有水准(事先市场未得到任何风声),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流动性偏紧(商业银行内部流动性充裕但市场缺钱)、提高M2增速、稳国内股债汇市。7500亿增量资金将重点支持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我国棉纺织企业、棉花贸易企业、棉花中间商等都是小微企业的代表,而且对信贷资金的依赖度非常高,本轮央行大力降准利于缓解资金压力,利于棉花棉纺服装企业接单和安排生产。
央行降准大幅释放流动资金,对ICE期货、外棉现货的影响似乎并不大,市场反映比较平淡。几家外商、棉花贸易企业认为,10月8日ICE各合约盘面价格的大幅上涨主要由热带风暴“迈克尔”升级为三级飓风并将在美东南棉区登陆、近期印度主产区普降暴雨和今年棉种质量差导致棉花单产大幅下降等基本面的推动,而非中国央行降准的功劳。贸易商的看法归纳如下:
首先,目前外棉进口既不缺棉花进口配额也不缺少资金,需求和可供高品质资源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进口可开拓、增长的空间非常有限。一方面,2018/19年度美棉进口已被挡在门外,巴西棉、西非棉及少量出口的中亚棉(主要是乌棉)签约出口进度比较快,基本被越南、印尼、中国及其它国家纱厂和贸易商瓜分,印度棉S-6可供出口量和品质令人担忧,有资金不一定采购到符合要求的棉花;另一方面,自2014/15年度以来中国棉花进口政策相对保守(2015-2017年只发放89.4万吨1%关税内棉花进口配额,未增发滑准关税或加工贸易配额),很大一部分中小贸易棉、中间商被淘汰出局,留下的大多是资金实力强、采购和销售渠道广、市场应变能力强的企业,降准释放流动性对进口商刺激作用非常小;
其次,纺织、服装企业资金压力虽缓解,但短期补库的重点仍是储备棉和2018/19年度新棉,进口棉并不受青睐。本轮降准释放1.2万亿资金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利好广大纺织企业,原料采购、销售回款等压力有望得到舒缓,预计11月中旬前后2018/19年度第一轮补库将启动,但采购的重点将是高品质高等级新疆棉及储备新疆商品棉。
再次,2018/19年度印度棉能否代替美棉成为中国纺企的“白衣骑士”尚有变数。据了解,9月下旬马哈拉什特拉邦、古吉拉特邦和北部产棉区出现明显降雨(旁遮普邦和拉贾斯坦邦东部以及中央邦西部也出现大暴雨),因此不仅棉花采摘、收购进度放缓,而且棉花单产、品质预计都将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两家古吉拉特邦轧花厂认为2018/19年度印度棉产量或不高于3500万包(CAI最新预测为3650万包),对于中国用棉企业而言采购印度棉的重点是S-6、MCU5,一旦古吉拉特邦棉花品质有较为明显的下滑,无法达到纺纱要求,印度棉大量涌入中国的希望将破灭(CAI预测本年度印度棉对中国出口将增加5倍,达到400万包以上),资金再充足也不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