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美双方各自发布的公告看,G20峰会期间中美会谈取得积极进展,美方不仅给了三个月的磋商缓冲期,而且原2000亿美元商品元旦后的加增关税暂停的同时(保持10%不变),暂时不扩大化,不对另外的进口商品加增关税;而中方需要做出的努力是在谈判期间进口非常多的、大量的美国农产品、能源、工业品,努力缩小中美贸易逆差,由美国评估谈判情况以及中国做出让步能不能尽快落地。
一些机构、投行认为,三个月缓冲期时间太短,中国签约进口美工业品、能源大幅增长的希望并不很大(需要权衡对国内产业及其它贸易伙伴的冲击),而农产品进口则集中在大豆、棉花、猪肉、坚果等等;考虑到美棉目前正是采摘、上市、签约出口“窗口期”,因此对未来三个月中国“爆发式”采购美棉充满憧憬和期待。
那么12/1/2月中国纺企、贸易商真的会大举签约2018/19年度美棉吗?从各方反馈的消息来判断,困难比较大,以下几点对进口井喷形成阻力:
一是截至12月5日前,相关部委并未发布降低棉花进口关税的消息,面对分别征收26%(1%配额)、65%(无配额进口)的高成本关税,进口企业基本无力接受并消化,买卖双方协商的空间也非常窄小;
二是新疆机采棉不仅品质全面提升而且价格优势凸现。从公检结果来看,本年度新疆棉颜色级、品质、含杂等各项指标较2017年度继续提高,尤其机采棉对美棉、澳棉的替代性越来越强;而疆内库“双28”毛重15200-15400元/吨的提货价也颇具竞争力;
三是2018/19年度美棉签约进入中后期(出口进度超过65%);再加上今年美棉整体品质、品级很不理想,符合中国纺企、贸易商要求的比例同比较大幅度下滑,美棉吸引力不足;
四是受去杠杆和市场资金面紧张的双重压力,我国棉纺织企业、进口商12/1/2月现金流绷紧乃至断裂的风险上升,近一个多月来棉纱、坯布产销减缓且价格阴跌使企业疲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