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完成资产重组后,万华化学的MDI(化学名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是生产聚氨酯的主要原料)产能超越巴斯夫,跃居为全球“老大”。
不过,也正是因为MDI价格的波动,拖累了万华化学的业绩表现。万华化学披露的2018年业绩快报显示,该公司营收保持了14.11%的涨幅,但营业利润却出现了5.16%的下滑。导致增收不增利的原因之一在于2018年MDI价格大幅下跌。
万华化学证券部人士介绍:“利润下滑主要是因为聚氨酯板块产品市场价格开始回落。特别是2018年下半年。”记者了解到,MDI是万华化学最为倚重的产品线。以MDI为代表的聚氨酯业务在万华化学主营业务构成中占比高达60%以上。
利润停止增长势头
3月1日 ,万华化学发布的2018年业绩快报中显示,公司2018年全年营业总收入606.2亿元,同比增长14.11%。然而,2018年营业利润却相较去年同期下滑5.16%。
梳理万华化学历年财报发现,2016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36.79亿元,同比增长128.57%;2017年净利润111.35亿元,同比增长202.62%。然而,2018年的万华化学在净利润方面不但停止了以往的增长势头,反而相较2017年减少了4.71%。
事实上,万华化学在2018年完成重组上市,其目前旗下囊括了烟台万华、宁波万华以及匈牙利BC公司在内的多个MDI生产基地。
记者了解到,万华化学目前在中国地区具备180万吨/年的MDI产能,此外,匈牙利BC公司具备30万吨/年的产能。万华化学借此占据了全球MDI市场份额的22.5%,中国国内的MDI产能占比更是接近60%。
事实上,2018年万华化学的营业收入相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了14.11%。造成公司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正是其倚重的MDI产品。万华化学证券部人士向记者表示,2018年公司利润下滑主要是因为聚氨酯板块产品市场价格回落。
“MDI市场价格在2018年基本呈现了震荡下跌的走势。”金联创MDI分析师蒋翼宇向本报记者说道。记者了解到,2018年2月,万华化学给出的聚合型MDI报价基本保持在25500元/吨。然而,到了 2018年10月,MDI价格已经降到了15500元/吨,2018年底,聚合型MDI价格更是跌至11400元/吨。
万华化学对MDI产品的报价在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上旬期间都没有提升。长达近半年的价格下跌最终直接导致了万华化学2018年利润的下滑。
“事实上,2018年底的MDI价格几乎已经接近了企业生产的成本价,这样的价格下企业很难保持高利润。”蒋翼宇说道,“短时间内MDI市场很难再呈现出2017年的疯狂涨势。甚至还有可能造成产能过剩。”
这一观点同样得到了万华化学方面的认同。该公司认为:“2017年价格涨幅过大,2018年下半年又急速下跌。这都是不利于市场的。从近些年MDI的价格走势来看,我们认为15000元~18000元/吨的价格对市场、企业和终端客户而言都是一个比较舒适的价格区间。”
进入2019年后,虽然万华化学逐渐上调了MDI的价格,但仍然在低位徘徊。2019年3月,聚合MDI分销市场挂牌价定在15200元/吨。然而,MDI市场未来的走势似乎仍然不容乐观。
“目前来看,北方地区温度仍然没有达到发泡生产企业的要求,短期内对市场需求没有提振作用。此外,虽然2018年MDI价格下跌,但是产能却变化不大,2018年下半年较低的价格也让下游企业囤积了大量的MDI产品。这对于2019年MDI的价格会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没有特殊情况,2019年MDI市场将不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蒋翼宇说道。
记者了解到,在全球MDI需求结构中,建筑行业占比约 50%,冰箱等家电行业占比约12%。而国内MDI的需求结构则以家用电器为主,其中冰箱约占45%,建筑环保的占比约在18%左右。2007年至2016年期间,得益于“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等的刺激,国内冰箱行业的内需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然而,近两年在地产领域的调控以及环保压力下,一些小型发泡剂生产企业正在减少。
MDI“双刃剑”
MDI是一项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德国技术。由于合成路径复杂而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长期以来被欧美等国家封锁。活跃在MDI市场上的主角大多以巴斯夫、科思创、亨斯曼等外资企业为主。
上世纪90年代,万华化学开始着手自主研发MDI产品。最终,经过多次攻关顺利实现了1.5万吨MDI设备试产。由此打破了MDI市场长达60年的技术封锁。此后的数年间,万华化学不断扩大MDI产能。
2011年,万华化学斥资12.6亿欧元成功并购匈牙利BC公司。从而建立了在欧洲的MDI生产基地。
记者了解到,目前,万华化学的MDI产能规模已经突破1870万吨/年。正是这样的产能规模让万华化学直接跻身全球聚氨酯生产企业的龙头地位。
2017年由于供需关系失衡,直接导致MDI价格疯狂上涨。2017年年初时国内聚合MDI报价在21025元/吨,年末报价已经达到27750元/吨。其中,价格最高的第三季度甚至出现了36000元/吨的天价。
凭借MDI的巨大利润,万华化学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02.62%,毛利率更是达到了55.41%。对于MDI这种规模化生产的化工产品而言,这样的毛利率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可见一斑。
然而,此时万华化学对MDI的倚重可谓到达了顶点。2017年,以MDI为代表的聚氨酯产品在万华化学总营收的占比达到57.3%。
此外,万华化学的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板块同样是由聚氨酯系列产品衍生出的。
对此,万华化学内部同样非常清楚。
“目前,在万华化学的业务构成中,MDI产品所占比重超过60%,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倚重点。公司目前正在着手拓展在其他石化领域的业务。但是短期内MDI的主导地位很难改变。”上述证券部工作人员说道。
非但如此,万华化学仍然在扩大着MDI的产能。记者了解到,万华化学计划在现有年产180万吨产能规模的基础上,通过技改的方式再提升80万吨/年的产能。
对此,万华化学证券部人士表示:“公司这样的决策是基于MDI未来在全球范围的增长态势而定的。”
事实上,在谈及扩大产能时,上述万华化学证券部人士表示:“公司正在试图增加出口,未来如果能够达到出口与内销各占50%的局面将对万华非常有利。”
记者了解到,2018年11月,万华化学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投资12.5亿美元,建设年产能为40万吨的MDI生产装置。此举被视为万华化学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
然而,这一项目最早也要到2021年方能投产。而出口这条出路对于万华化学而言,短期内也并不平坦。
事实上,美国一直是我国的第一大MDI出口国,近几年的年出口所占比例平均约为26%。然而,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让MDI在美国市场的前景变得愈发微妙。
MDI的需求量似乎正在逐渐接近天花板。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球MDI试产总产能维持在 842 万吨上下,据各主要生产企业公告,未来两年内新增产能还会增长约130万吨。这其中万华化学贡献的产能最多。
然而,近些年全球对MDI的需求量却基本维持在650万吨左右,每年的需求增长量大约在20万~30万吨之间。在产能规模极速扩张下,MDI的供需关系难免失衡。
事实上,整个2018年下半年,MDI市场已经呈现出了产能过剩的态势。“2018年亨斯曼二期24万吨的产品线正式投入市场后下游对MDI的需求却并未表现出非常高的增长态势。这也直接导致了市场价格的下滑。
“目前,福建康乃尔年产40万吨的装置正在建设,万华化学也在尝试通过技改的方式提高产能。未来这些产能全部投放市场的话,势必会造成产能过剩的情况。”蒋翼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