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货热潮之下,李宁交出了一份亮眼财报。
3月22日,港股上市公司李宁发布2018财年业绩报告。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45%至人民币105.11亿元,净利润增长39%至7.15亿元。
在此之前,李宁公司最高营收额为2010财年的97.78亿元,如今,该公司首次实现营收破100亿元。
公告显示,收入增长主要归因于电商渠道收入占比持续上升,“尽管增长率有所放缓,但仍明显高于其他业务渠道的增长率。”与此同时,直营及特许经销收入均取得双位数增长。
此前在四大本土品牌中垫底的净利润率有所改善,从2017年的5.8%提升至6.8%,但相较于安踏的18.5%和特步的8%,李宁仍处于落后。
受高溢价产品的推动,2018年,该公司毛利率提升1个百分点至48.1%,毛利同比增长20.98%至50.53亿元。
财报提到,“公司重点投入的篮球及运动时尚品类表现优异,童装亦收获良好的市场反响,同比增幅明显。”
截至2018年底,中国地区李宁销售点数量(不包括李宁YOUNG)共计6344个,年内净增加82个。其中,零售业务净减少35个,批发业务净增加117个。此外,童装品牌李宁YOUNG的销售点数量共计793个。
以吊牌价计算,李宁品牌产品订单同比取得10%-20%的低段增长。第四季度,同店销售则获得10%-20%中段增长。从渠道来看,零售和批发同比获得中单位数增长,电商业务则保持强劲,增速达到50%-60%中段。
品类销售方面,鞋类产品的销售占比为43.8%,服装则占据50.6%。期内,李宁的平均存货周转日数从80天降至78天,在本土四大品牌中表现最优。
成本方面,广告宣传占营收的比例,从2017年的11.1%下滑至10.4%,带动全年经销开支占比下降1.6个百分点。
李宁的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从1.9%上升至2.2%。不过,继2017财年之后,这一比例依然在本土行业中明显落后。相较之下,安踏、361度和特步的占比分别达到5.2%、4.1%和2.6%。
期内,行政开支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李宁表示,人力成本金额大幅提升,主要由于产品和供应链管理提升,自2018下半年陆续聘请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士 ,并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激励。
过去一年,李宁成为时装周常客,“中国李宁”标签连续登上纽约和巴黎时装周。2019年3月,这家国产品牌又带着纽约时装周新品亮相日本知名球鞋展“atmos con Vol.6”,成为首家进驻的中国运动品牌。
依靠时尚跨界,李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国产品牌的固有形象,时尚潮流属性增强。
不过,创始人李宁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强调,“我们是一个运动品牌,潮牌不是李宁的发展方向。”
随着李宁财报的披露,四大本土品牌都已经发布2018财年业绩单——安踏、特步和361度的全年营收分别为241亿元、63.83亿元和51.87亿元,安踏继续巩固国内品牌的头号地位,李宁则稳居本土老二的位置。
备受关注的是,最近,中国运动用品行业掀起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案。
安踏体育与中国私募基金方源资本、Lululemon创始人Chip Wilson及腾讯组成的财团,成功完成对芬兰公司亚玛芬体育(Amer Sports Corporation )的收购要约,双方将进入私有化环节。
随着收购案的推进,安踏集团将在多品牌战略上更进一步。
但李宁表示不会通过收购来快速扩大业务,“李宁公司会基于它的品牌去发展各个品类和产品,未来从集团层面来说会考虑发展成为多品类、多品牌,但还是李宁品牌,而不是收购其他品牌进来。”
3月15日,李宁股价曾触及12.14港元,创下近8年来的新高。截至3月21日收盘,李宁公司股价今年累计上涨达到39%,目前总市值约为249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