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7月16日,尼尔·阿姆斯特朗伸出左脚,踏上了纤细粉末覆盖的月球表面。这就是人类迈上月球的一大步,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步。
50年过去了,围绕着人类登月的传说、猜测甚至阴谋论不曾散去,也说明了地球居民对月球和外太空向往又恐惧式的迷恋。
近日,耐克在人类登月50年之际,推出了NBA球星保罗·乔治签名篮球鞋PG3的NASA(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主题款“Apollo Missions”,鞋身采用白色搭配金属金色。
这不是PG3第一次和NASA搭上关系。今年1月,耐克就推出了首款PG 3和NASA的联名款球鞋。鞋身的设计和色彩灵感来自位于保罗乔治的家乡加州帕姆代尔市的NASA阿姆斯特朗飞行研究中心,鞋跟部位有NASA的Logo图标,还写有保罗·乔治本人最喜欢的一句话:“别跟我说天空才是极限,因为人类都已经上月球了(Don’t tell me the sky’s the limit when there are footprints on the moon)”。搭配着这双球鞋,耐克还推出了包括T恤、帽子、裤装和背包等同系列服装配件。
此前,耐克还有Nike Air Force1和Nike Huaracche的NASA特别版。除了耐克,运动休闲品牌Vans也曾经推出过Old Skool和Sk8-Hi的NASA联名款,不仅使用了NASA的Logo,还在外观设计上融入了很多航天和太空元素;2018年5月,中国运动品牌安踏也上市了与NASA合作的篮球鞋、跑鞋。
成立于1958年的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是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航空航天科研机构。但是最近几年,原本应该专注“上天”NASA越来越出现在了寻常巷陌。
在2018年NASA成立60周年之际,消费者陆续看到了塔吉特、Forever 21、Old Navy、耐克、沃尔玛、Vivienne Tam、Coach、Topshop、Heron Preston和Urban Outfitters等消费是时装品牌与NASA的联名合作产品。
一时间,NASA官方认可的两个Logo——Meatball(1959年最早使用的NASA标识,由蓝色球体、白色星星、红色波纹、绕行轨道以及NASA字母构成)和Worm(1974年开始使用的NASA字母图样)覆盖了人们头上的帽子、身上的衣服、脚下的鞋子,甚至出现在乐高积木以及宜家家具上。
怀旧复古的情愫依然影响着人们的着装选择,巨大夸张的Logo则是当下时尚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这两种消费心理都能被NASA的Logo满足。
“这个系列非常复古,”Coach的创意总监Stuart Vevers在接受潮流媒体Racked采访时介绍Coach和NASA合作的太空主题限量服饰,“太空计划总是能让人感到无限的可能。”
而纽约的潮牌Heron Preston的设计灵感来源则是NASA的Project Mercury太空服系列。航天主题服装也和飞行夹克、老爹鞋一样,顺应了现在时装界对于功能服装(然而并没有什么功能)和oversize风格的迷恋。
能和NASA进行联名,这些品牌想必花费了不少心思和成本吧?其实不然。
“我们不带任何偏见,”位于华盛顿的NASA对外交流办公室多媒体小组负责人Bert Ulrich在接受财经类媒体Quartz采访事,“从沃尔玛到塔吉特,从H&M到Heron Preston再到Vans,只要跟NASA提出申请,经过我们的审核,确认我们的Logo和名称可以得到正规的使用,申请就能得到批准。”
想要获得NASA的批准,公司需要向Ulrich所在的部门递交自己的产品设计,工作人员会对这些设计进行审核。NASA对于如何使用Logo的要求非常严格,例如在产品设计中,NASA的元素要和品牌名称、Logo以及任何与品牌联想相关的元素分开。
但是NASA审核小组很通人情,会主动和品牌以及公司沟通,帮助他们调整设计以达到NASA的标准。通常会被NASA拒绝的合作对象有烟酒类公司,还有一些特别出位的产品,例如具有挑逗意味的内衣等。
如果NASA发现有公司或者个人未经NASA允许就在商品上使用了自己的Logo,Ulrich会向对方发出停止使用通知。
虽然NASA合作款产品在年轻消费者中很有市场,但是NASA却拿不到任何任何费用和分成的。“这是(NASA的Logo)一个政府部门的图标,”Ulrich说,“不是一家私人公司所有的品牌。所以我们不会要求任何物质回报。”
虽然NASA的Logo从设计之初就是可以公共使用的,但是直到1984年,一位名叫Stephen Sprouse设计师才首次从官方处获准在自己的设计中使用Logo。合作款的“井喷”也是因为受到近两年社交媒体、影视作品的推动才出现。
据Ulrich回忆,从2016年开始,NASA Logo的使用申请开始激增。“社交媒体对这种趋势的推动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他总结原因,“《星际穿越》、《地心引力》、《火星救援》以及《隐藏人物》这些好莱坞电影也引发了年轻人对于太空领域的好奇心。”过去,Ulrich每个月会收到3、4个Logo使用申请,现在这个频率已经增长到每天1个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NASA的走红和部门自身的开放包容态度分不开。除了自己对外交流部门、媒体部门外,NASA还成立了单独的社交媒体团队,在Twitter、Facebook、Instagram等平台上粉丝数都超过千万。
不管是作为曾经“星球大战”的参与者被老一辈缅怀,还是因为自身的审美吸引力被年轻人赏识,NASA在和平年代探索出了被铭记的另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