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期间,国际市场波动不大,节后国内棉价初现企稳迹象,市场仍然聚焦于下游消费复苏情况。
一、国内棉价有所企稳
本周,国际原油价格连续反弹,带动大宗商品市场情绪回升,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上周美棉签约量保持旺盛,装运量大幅增加,国际市场氛围偏暖,长假期间ICE期货先跌后涨,但欧美国家在疫情未完全控制的情况下急于复工,为后市埋下隐患。郑州棉花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11705元/吨,较前周上涨115元/吨,涨幅1.0%;代表内地标准级皮棉市场价格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均价11402元/吨,较前周下跌14元/吨,跌幅0.1%。纽约棉花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56.27美分/磅,较前周上涨0.43美分/磅,涨幅0.8%;代表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均价的国际棉花指数(M)均价66.04美分/磅,较前周下跌1.49美分/磅,跌幅2.2%,折人民币进口成本11685元/吨(按1%关税计算,含港杂和运费),较前周下跌241元/吨,跌幅2.0%,价差较前周缩小227元/吨。
二、棉纱价格延续弱势
本周,下游棉纱市场延续弱势,坯布出口订单改善不大,市场成交表现仍然一般。常规外纱高于国产纱925元/吨;涤纶短纤价格下跌29元/吨至5593元/吨。
三、后市展望
本周,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允许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缓缴纳所得税,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和财政部长通话,双方表示要推动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落实,并保持沟通协调,显示近期国际宏观环境较为稳定,但美国4月非农就业数据创大萧条以来最大降幅,以及美元指数在美国财政部创纪录的再融资规模刺激下走强,也对棉价造成一定压力。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服装出口额同比下降20.2%,其中4月出口额同比下降30.3%,降幅较3月扩大,证实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纺织行业造成的冲击仍在继续发酵。近期恰逢天气炒作窗口,国内期货盘面显示出部分冲高欲望,但在全球库存居高不下和棉花消费复苏缓慢的市场背景下,价格上行阻力较大,市场参与者对消息扰动还应保持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