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了半年之久,尽管国内生产陆续恢复正常,但受国外疫情持续扩散影响,国内纺织产业依然面临严峻形势。就纺纱这一环节而言,河南省纺纱企业的经营情况颇具代表性。
河南是国内重要的纱线生产基地,目前纱线年产量位居全国第三位,其中纯棉纱产量仅次于山东省。当前河南各地纺纱企业产销情况如何?面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又有何作为?
国外疫情蔓延 外贸企业大受影响
河南省目前纺织产业呈现“纺纱规模大、服装规模小”的结构形式。春节过后,河南省棉纺企业复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复工前期,福建、江浙地区棉纱需求较大,企业订单增多。第二阶段随着国外疫情暴发,外贸订单大量取消,纺企销售重心由出口转内销,导致国内地区纱线生产受到压力,部分企业生产出现停顿。目前,河南省纺纱企业已逐步恢复正常。
经了解,疫情的突袭使河南棉纱生产和市场出现了很大变化,外贸出口型企业订单大幅减少,生产经营压力重,而传统内销企业生产基本正常,受疫情影响相对有限。
开封某纺纱企业主要生产普梳21s、32s、40s等中低端棉纱,产品以内销为主。企业负责人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企业产销一直非常稳定,并未出现阶段性停滞。虽然纺织企业即将进入传统淡季,但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内需市场表现稳定,并不担心下游订单问题,毕竟国内有着14亿人口的大市场。
传统内需企业产销正常,外贸企业压力山大。据了解,当地纺纱企业普梳纱销售已恢复正常,一些中低端纺纱企业订单大幅回升,而精梳纱受国外疫情影响较重,订单流失,销售受阻,从而造成一些精梳纱生产企业出现停摆、亏损等情况。
一家纺纱企业表示,目前经营状况良好,主要生产的32s和21s棉纱订单充足且无积压库存。5月份以来,内需市场基本稳定,内销订单量较3、4月份并无太大变化,主要是一些外贸出口订单大幅减少,疫情对于内销的纺织企业影响较小,下游产业主要问题还是外贸出口受阻。
消费出现降级 精梳纱市场萎缩
当前,河南纺企内销的中低端棉纱市场稳定,大部分中低端棉纱企业生产恢复正常,部分生产高端产品及负债较重的企业仍面临压力,从产品种类上来说,河南纺企普梳纱销售情况明显好于精梳纱。
商丘一家精梳纱生产企业表示,目前精梳纱库存量明显高于普梳纱,主要原因是精梳纱织成品属于中高端产品,多以外贸出口为主,国内消费量有限。因此不少河南纺纱企业及时转换产品线,生产市场需求量大的纱线产品。
“除了外贸精梳产品订单大幅减少外,国内精梳产品市场也在萎缩,销售量明显低于普梳产品。一般精梳产品价格相对较高,而普梳产品价格相对低,在疫情影响下,人们收入减少,影响了消费支出。现在国家倡导地摊经济,卖的也是一些价格低廉的衣服。因此,现阶段款式新颖、质优价廉的衣服更受消费者青睐。”周口某企业负责人分析说。此外,当前企业以秋冬季订单为主,普梳纱织成品较为厚重,迎合季节特性需求,而精梳纱织成品轻薄,反而受到季节性限制。据了解,由于市场外贸环境严峻,部分企业精梳纱线库存积压问题较重,个别河南企业积压的产品库存达到700吨左右。为避免亏损持续增加,库存大的精梳纱生产企业选择观望,待行情好转时再出售精梳棉纱。
综合来看,导致当前企业分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企业管理方式不同;二是产品定位差异;三是下游消费减少并出现消费降级情况。
企业用工困难 智能化转型寻出路
在河南,不同地区间企业经营也出现了较大差异。据悉,南阳新野县多数企业开工率在50%左右,明显低于河南其他纺织园区,原因是新野县地理位置特殊,位于河南最南边,与湖北省交界,受疫情影响程度明显重于省内其他地区。
新野县某纺企表示,当地企业最早复工时间在2月中下旬左右,多数企业在4月初才完全复工,相对省内其他地区企业3月份复工,足足晚了近一个月。当地企业复工之后,疫情防控政策也较省内其他地区严格,导致人员返厂率及开工率偏低,对企业影响非常大。节前很多企业大量储备原料,南阳地区企业也不例外,储备库存规模超过省内其他地区企业,个别企业原料规模达到6个月用量。但节后在疫情的影响下,当其他企业纷纷消耗完节前高价库存并开始使用低价棉花纺纱时,当地纺织企业却依然使用高价库存原料纺纱,面对市场残酷竞争无法从价格上取得优势。因此不论是企业开工率还是订单量,都要差于其他地区企业。面对未来市场不确定性,部分高负债企业生存压力很大。
当前,棉花价格在12000元/吨,棉纱价格在19000元/吨,这个价格对于纺纱企业来说基本没有利润。有企业表示,虽然普梳纱只要降价就能销售出去,但是为了控制亏损,不敢轻易降价销售,如果再降价,亏损会进一步加大,企业无力承受。
新野县纺织聚集区总产能在200万锭左右,规模大于河南省其他园区,还面临着纺织产能集中、工人缺口大、企业招工难等问题。据介绍,新野县产业园区有一家大型电子厂,不仅环境好、工资水平高,相比纺织企业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具有更强吸引力。
面对用工难的发展困境,河南的纺纱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朝着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进行转型升级。
河南一家仅拥有5~6万锭的小企业,也十分注重提升设备自动化。粗纱工序全部采用粗细联合智能粗纱机系统,粗细联轨道输送为自动模式,细纱机纱架全部被粗细联轨道取代,细纱机换纱采用“整排换纱”的模式,整个项目实现了粗细络包联。
该企业表示,纺织企业都面临用工难问题,如何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是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增强管理水平,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自动化水平,才能创造出更大效益。
控制原料成本 点价采购掌握主动
当前,河南纺纱企业原料和成品库存普遍维持在低位,有的企业原料维持在20天左右,有的维持在1个月左右,大幅低于企业同期库存规模;甚至还有部分纺织企业产品库存是零库存。
针对即将进入行业淡季是否担心订单减少问题,有负责人表示,企业高配棉纱质量优良,下游客户稳定,并不担心后期订单减少,现在成品纱基本做到了零库存。
原料采购方面,企业认为,现在棉价处于振荡中,下跌空间有限,上涨高度亦有限。由于内需市场稳定,以内销为主的企业生产正常,加之企业原料库存都维持低位,采用随用随买的节奏,只要郑棉期货价格下跌,就会在盘面根据订单及时点价采购。
一家棉花仓储企业表示,棉价上涨,业务相对冷清,一旦棉价下跌,电话就会响不停,因为点价采购原料的企业明显增加。在内需市场稳定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定期采购原料维持生产。
周口市某纺纱企业表示,现在都是点价采购原料,只要棉价下跌,就会在盘面根据基差大小进行点价。当前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棉价忽涨忽跌,为了控制原料风险,只能尽量降低原料库存规模。对棉纺企业来讲,棉纱的主要成本是棉花,其余才是工资、电费等支出,控制好原料,就能在市场占据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