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了一周的紧张调研后,笔者对山东部分地区棉花和纺织产业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作为中国第一用棉大省和产纱大省,山东省纺织产业地位举足轻重。眼下在疫情和中美经贸摩擦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山东棉纺产业链正在遭遇挑战。
企业整体开机率下降 用棉量出现较大降幅
山东省作为全国棉纺产业的老大,其棉纺产业具有很强代表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12月山东省纱产量为353.43万吨,稳居全国第一。2019年山东省纱产量出现下降,原因是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外贸订单。进入2020年,在疫情和中美经贸关系双重影响下,企业生存环境更是雪上加霜,在开机率下降的同时,用棉量也出现了较大降幅。
在和走访企业的交流中,笔者发现企业开机率呈现出规模和地区间的差异。同一地区内,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开机率较高,规模小、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企业,开机率较低。某企业采购人员说,企业产品档次低,生产使用的原料都是以储备棉为主,2018年竞拍了7000吨储备棉,2019年竞拍了4000吨左右,今年竞拍量只有700吨。该企业人员说:“我们的企业用棉量出现大幅下降,周边企业情况基本也都比较相似”。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19/2020年度,国内棉花消费量为701.36万吨,同比下降了97万余吨,降幅达到了12.2%。
棉价震荡上行 纱价疲软下行
笔者在走访企业时了解到,最让企业头疼的是棉花和棉纱价格“相背而行”,上游棉花原料价格持续上涨,下游棉纱价格却出现了小幅下跌的趋势。作为棉市风向标的郑棉价格已经从10000元/吨附近点位上涨至13000元/吨左右,涨幅超过了30%左右。在郑棉带动下,现货价格也出现了小幅上涨,然而在消费压制下,原料上涨未能带动下游棉纱价格有效攀升,这无疑给企业带来很大压力。目前某常规纱市场价格在18500-18800元/吨,使用储备棉纺纱,用棉比例在1.1左右,单纺纱原料成本价格就在13000元/吨,在计算加工成本后,企业没有利润,甚至是小幅亏损。
另外,现在部分产地外棉价格低于国产棉,比如巴西棉标准级到港价格是12110元/吨左右,滑准税后价格在13600元/吨左右,内外棉价差在1000元/吨左右时,企业通过质量和成本控制,能够确保竞争优势,如果内外棉价差超过这一水平,国产纱将失去竞争优势。从现在行情发展趋势看,棉价继续保持震荡上行的节奏,纱价受消费需求恢复缓慢的影响继续承压。
“金九银十”旺季不旺 低于企业预期
2020年,在进入“金九银十”产销旺季后,企业经营情况确实出现一些好转。山东某大型纺企表示,8月初曾遭遇过订单大幅下降的困境,当时产品库存持续上升,销售压力很大。从8月底开始,订单出现明显回升迹象,企业生产基本进入正常轨道,尽管生产保持正常,但是利润非常低。“旺季不旺”是多数企业反映的下游现状。根据调查,山东企业原料库存规模大小不一,有的企业维持在7-10天左右,有的企业维持在1-2个月,有的企业甚至只有3-5天,目的就是降低原料波动风险和减少资金占用压力。棉纱库存也有差异,但库存规模均高于去年同期。
山东地区做外贸订单的企业较多,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外贸出口订单占比大的企业处境艰难,受国外疫情迟迟未能得到控制的影响,近期订单量虽有恢复,但是恢复速度较慢,远未达到去年同期水平。现在亚洲韩国、中东地区国家订单恢复较快,但欧美市场依然没有起色。
棉花开始二遍采摘 籽棉交售价低于预期
山东省夏津县是产棉大省,过去棉花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占据整个耕地面积一半左右,今年夏津县植棉面积只有18万亩,并且是一些浇水不方便、盐碱较重的地块。中国植棉区域已经发生转变,从两河流域转移至新疆地区,在这一背景下,地产棉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下降,质量也出现了下滑。据棉农介绍,今年籽棉亩产量500斤左右(前期受到冰雹袭击,部分棉株受损影响了产量),籽棉价格在3.3元/斤左右,一亩地总收益在1650元,按照每亩地400元的物料成本计算,一亩地收益在1250元(不计算人工成本),这与玉米、小麦相比没有种植优势。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棉纺产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今年下半年棉纺产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年底或许会成为考验企业的一道分水岭,届时众多纺织企业能否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值得后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