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印度多家大型出口纺织企业因疫情无法保证正常交货,已有多个本来在印度生产的订单转移到中国生产,这导致国内不少服装制造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的5月份。
10月14日,从国内最大的线上外贸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获取的数据显示,从5月份开始,中国面料及纺织原材料订单数增长超100%;服装行业订单数同比增长200%以上,服装行业在7月份更是实现了3倍的增长。
在商务部10月14日的一个媒体沟通会上,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明显,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调整订单生产、国际采购商根据生产能力选择供应商,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行为。中国率先实现复工复产,有力地保障了国际市场供给,支撑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运转。
他指出,疫情对全球供应端和需求端都造成严重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同步受阻,中国也经受了同样的考验,剔除口罩,全年中国纺织品出口也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
纺织出口大增!印度部分订单转至中国
李兴乾介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明显。疫情对供应端和需求端都造成严重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同步受阻,中国也经受了同样的考验。
“在纺织品中有一个产品大家非常熟悉——口罩,作为全球最大的防疫物资供应国,中国向200多个国家提供了口罩等防疫物资的出口保障。但如果剔除口罩产品,今年中国的纺织品的出口下降在两位数。”
李兴乾指出,作为消费者,面对多样化市场供给,采购时都会货比三家,挑选质优价廉又可靠的商家和产品,国际贸易也是如此。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调整订单生产、国际采购商根据生产能力选择供应商,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行为。
不过李兴乾指出,中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率先实现复工复产,有力保障了国际市场供给,也支撑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运转。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我们真诚希望印度能早日遏制疫情,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公开资料显示,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产棉国、全球最大的黄麻产国、全球第二大丝绸生产国、其纱线产能占全球22%。2019年,印度纺织服装市场的规模在2,500亿美元左右。纺织服装业也是印度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之一,该行业占印度出口总收入的15%左右。
2017-2018年间,印度纺织业占印度工业总产值(按价值计算)的7%,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4%,就业人数超过4,500万,对印度的出口收入贡献了13%。2000年至2018年期间吸引了价值29.7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
疫情发生后,印度在防控方面做得不太理想,当地时间10月13日,印度新增冠状病毒感染病例55,342例,总数近720万,死亡人数超过10万。
由于疫情迟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很多工厂没有办法如期开工,于是越来越多的纺织订单被取消,或者转向中国等其他国家。据中国纺织业消息称,当前国内不少服装制造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的5月份。
10月14日,从阿里巴巴国际站获取的数据显示,从5月份开始,中国面料及纺织原材料订单数增长超100%;服装行业订单数同比增长20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服装行业在7月份实现3倍增长。而海关数据显示,前3季度,中国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8287.8亿元,增长37.5%。
据印度媒体近期的报道称,由于印度政府给予印度服装制造商协会的疫情补助仍未按时发放,将可能直接导致印度纺织业裁员近1000万人。
目前,中国仍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2018年印度对中国的出口总额约90亿美元,而从中国进口的则高达617亿美元,贸易赤字近527亿美元。其中,印度的纺织品及原料出口额为18.4亿美元,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11.1%。
中柬自贸区是否会加剧纺织业外流?
“中国几乎每天都有一些行业和地方的外贸订单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市场来生产。”李兴乾指出,订单与产业的转移是一种自发的市场行为。
近年来中国纺织业也出现了大量的订单转移情况。以往大家熟悉的“中国制造”不知不觉中正在变为“越南制造”、“柬埔寨制造”等。
李兴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外贸竞争归根到底是成本的竞争,过去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现在中国的土地、人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很快,如果始终把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产能留在国内是不现实的。
“转移到国外是企业的主动选择,很多国外的投资者也是中国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仅仅经历了七个月的谈判,中国和柬埔寨于10月12日签署了自贸协定。根据协定,中方将服装、鞋类、皮革橡胶制品、机电零部件、农产品等柬方重点关注产品纳入关税减让。柬方将纺织材料及制品、机电产品、杂项制品、金属制品、交通工具等中方重点关注产品纳入关税减让。
纺织业是柬埔寨最大的产业,目前雇用约75万人,占柬埔寨GDP的16%和出口收入的80%。这是否会加剧中国纺织业向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转移?
李兴乾认为,自贸区对于这种转移的影响是有限的。他指出,产业的转移是跨国企业根据各地禀赋成本做出的产业布局优化,这是个无时无刻不在动态调整的过程,中国很多产能也都在做这种国际市场布局,一些产能转向东南亚是这种国际化布局的延续,不会因为疫情或其他因素中断;另一方面,即使一部分中国产能转移出去了,但企业在原材料、面料等方面的技术仍然留在国内,彼此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上是安全的,而且合作很多,而对中国而言,这也是一个产业升级的自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