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棉花产业运行呈现高库存、高价格、弱消费并存格局,企业经营风险有所抬升。为促进棉花产业提质增效,有效应对价格波动风险,5月16日~17日,郑商所联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供销社、新疆证监局线上举办“稳企安农 护航实体——新疆(兵团)棉花产业风险管理论坛”。会上,来自期现公司的代表聚焦国内外经济形势、棉花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享期现结合的风险管理模式,轧花企业、贸易商、仓储企业、下游纺织企业、棉花种植合作社等涉棉企业和主体参会。
新疆是棉花、红枣等已上市交易期货品种的核心产区。其中,新疆棉花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9.5%,全疆约50%的农户种棉,棉农数量超700万,籽棉总产值约千亿元,占新疆第一产业的比重稳定在40%左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委委员、副主任麻林在会上介绍,2021年以来,国内棉价达到近10年高位,产业下游需求严重不足,皮棉销售进度缓慢,作为棉花主产地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贸易企业库存居高不下,资金压力大,棉花产业发展遇到了挑战。
“2021年,兵团棉花播种面积约1300万亩,皮棉产量208万吨。棉花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平均长度、马克隆值等五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平均长度和整齐度两项指标超过了美棉和澳棉。但2021年兵团棉花市场销售情况不容乐观。”麻林说,受成本和需求两方面影响,2021年兵团皮棉销售进度缓慢,库存居高不下。从成本方面看,北疆皮棉成本在25500元/吨左右,南疆皮棉成本在24500元/吨左右,均为近10年高点,形成了皮棉成本与销售价格倒挂的不利局面。从需求方面看,一是受经济大环境影响,绝大多数纺织企业在原材料使用上采用随用随买的低库存运营方式,皮棉采购较往年有较大下降。二是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纺织业成品库存消化慢,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通过限产、转产方式规避风险,原材料需求不及以往。
在高价格、高成本、高库存、弱消费并存的市场格局中,以市场化手段助力产业企业应对风险,稳产、保供、稳价尤为重要。
据了解,棉花期货的功能发挥成效明显。2021年,棉花期现价格相关系数达0.99,有效发挥了价格发现功能。同时,棉花期货服务实体企业能力稳步提升。涉棉企业积极利用棉花期货管理风险,2021年棉花期货法人客户日均持仓同比增长14.46%,套期保值效率达到93.5%,基差贸易、含权贸易成为主流购销模式,棉花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认可度、参与度日益提高。
今年,郑商所新增设新疆阿拉尔鹏宇、江苏张家港外服为棉花期货交割仓库,全国棉花期货交割仓库数量达到25家,其中新疆地区10家,交割服务更加充分。截至4月底,2021/2022年度棉花仓单注册量达到85.26万吨,拓宽了棉花企业销售渠道。
郑商所场外综合业务平台也取得新进展,一方面,创新“平台+龙头”业务模式,上线中华棉仓单购销专区,帮助中华棉集团以基差交易形式销售棉花2402吨,进一步助力棉花产业企业稳健发展。另一方面,棉花标准仓单买断式回购业务持续拓展,为29家棉花企业提供融资62.9亿元,降低了棉花企业的融资成本。
此外,棉花“保险+期货”项目继续推进。2021年在新疆麦盖提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师53团开展两个棉花“保险+期货”项目,投入保费1685万元,为8461户棉农生产的1.92万吨棉花保“价”护航。
近年来,新疆证监局联合郑商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关单位和部门在辖区期货市场培育、投资者教育、助力企业风险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辖区参与期货市场的水平得到提升,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7年9月,郑商所将棉花期货交割基准地调整至新疆以来,疆内棉花期货交割库注册仓单数量逐年提高,新疆棉占总仓单数量的比重均保持在95%左右,强化了新疆棉花价格标杆作用。”新疆证监局副局长赵鹏表示。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郑商所将继续积极作为,以建设好、发展好、维护好棉花期货市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推动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持续加强棉花期货市场监管,确保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大局,服务国家保供稳价政策。二是努力推进棉纺织期货品种板块建设,推动相关期货品种上市、研究完善棉纱等已上市品种期货规则,努力打造棉花、棉纱、PTA、短纤协同联动的纺织期货品种体系。三是积极推动对外开放,研究论证国际棉期货,稳妥审慎推进QFII和RQFII参与期货。四是持续加强市场服务,加大期货期权市场和场外业务平台业务知识培训,帮助广大实体企业更好利用市场开展套期保值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