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浙等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转型升级,部分纺织企业开始布局外移。而对于深度融入长三角的安徽来说,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有着先天的地缘优势,更有着资源要素和人力优势的支撑。当下,安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已初具雏形与规模。
近年来安徽省把纺织服装纳入制造强省“7+5”重点产业,予以重点扶持、重点发展,产业规模、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在高性能、高功能性纤维材料和高端纺织面料及创意设计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形成了以安庆为代表的诸多纺织产业集群地,如今的发展趋势更是势不可挡,被众多纺织服装企业视为产业发展新的价值洼地。
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纺织产业发展情况,安庆市政协主席、安庆市现代纺织服装产业链链长章松通过解析安庆纺织产业的发展,不难对整个安徽纺织发展管中窥豹。
安庆纺织产业跻身500亿级
众所周知,安庆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在这里制造。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美誉,是“桐城派”故里、黄梅戏发祥地,也是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域城市之一。安庆纺织工业历史悠久,成立于1958年的安徽华茂集团从一个纺白纱、织白布的小纺织厂,已发展成为拥有棉花、纺纱、织造、印染、服装全产业链及金融投资的大型企业集团。
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安庆有着雄厚的产业工人基础。据章松介绍,仅望江县就有20多万劳动力直接或间接从事该项产业,特别是在早些年间,江浙发展纺织产业初期吸纳了众多安徽劳动力,在浙江织里从事童装产业的就有5万余人。随着产业转移和人员回流,安庆纺织服装产业无疑拥有了非常成熟的产业工人队伍。
“近年来,安庆市高位推进现代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涌现出了华茂集团、申洲针织、宿松红爱等一批规模大、前景好、核心竞争力强的知名骨干企业。”章松向记者介绍称,望江县、宿松县是“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县”,两县纺织服装产业总体规模已突破百亿,望江县已在华东地区打响了“做服装、到望江”的品牌和口号,并被安徽省纺织行业协会授予“安徽纺织服装第一县”。桐城市是“中国羽绒家纺名城”,羽绒被生产和出口占全国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岳西县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手工家纺名城”称号。
事实上,纺织服装产业不仅是安庆市传统优势产业,也是500亿级主导产业之一。2021年,安庆市纺织服装产业245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76亿元,产业体量占全省比重超过五分分之一,达21.63%。拥有从纺纱、织造、印染到面料、服装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已初步形成工业总产值500亿级的产业集群。
明晰“十四五”发展路径
4月24日晚,安庆市委、市政府举办第三期“宜咖吧”企业家沙龙。本期企业家沙龙主要聚焦纺织服装产业,邀请了华茂集团、申洲针织(安徽)、安踏集团、红爱实业、顺源智纺、亮亮纺织、天鹅科技实业(集团)、望江意达童装城、霞珍集团等9位企业家代表。在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们围绕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态势、营商环境优化、产业链条完善、生产要素保障等内容畅所欲言,既讲成绩也讲问题,既谈发展也说建议。
安庆市委书记张祥安指出,安庆纺织服装产业有基础、有前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八大产业链之一重点打造、加快推进。
当前,希望各企业认真应对疫情影响,统筹好疫情防控和企业生产经营,安全有序推进企业生产;在此基础上,要全力加快企业发展,走好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之路,不断做大做强,努力成为行业快速增长的“排头兵”。
为进一步推动安庆市工业产业发展,2021年12月,安庆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加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思路,建立扁平化运转的高效协调机制、“多链协同”“内搭平台+外联老乡”融合机制以及县(市、区)、开发园区工作落实机制,顶格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顶格推进重大项目实施,营造“多链协同”加政务服务优质高效的产业生态,破除分工界限,实行跨部门、跨分管领域协同作战,强化对县(市、区)产业链发展和“双招双引”工作的统筹、指导、协调、服务,为产业发展赋能。
作为“链长”的章松表示,产业链专班将以本期“宜咖吧”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强督导督促,真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安徽纺织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原材料、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成本优势突出,同时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具有有利条件。从全国来看,我国纺织服装规上工业企业产值近5万亿,与江苏等产值过万亿的省份相比,安徽省2021年纺织服装规上工业产值1276亿元,相差整整一个数量级,后发潜力巨大。
“链长制”保障产业一“链”贯通
虽然安庆纺织产业发展已初步实现良好开局,但章松在采访中也谈到了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难点和问题。
纺织服装产业中传统产业部分(产业链的中低端产品)比重过高,产业转型压力较大,大部分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附加值不高,自主品牌少;同时,纺织产业链延伸不足,上下游环节脱节。
比如安庆市望江县从事印染的规上企业仅美亚一家,设备工艺不能满足周边企业印染需求;童装城水洗、纱洗和磨毛等配套不完善,小微企业产品要发往浙江加工后再发回本地加工,成本太高、利润微薄;桐城霞珍集团的羽绒被等高档面料要到江苏无锡印染,安庆本地印染工艺无法满足高端产品要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安庆亟需延链、补链。
目前来看,安庆纺织产业大部分以中小微企业为主,龙头企业不多,辐射带动能力弱,难以形成集聚集群效应。除申洲和华茂两家营收超10亿元外,其他企业规模不大,很难带动整体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安庆市望江县纺织服装企业59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仅42家,不到十分之一,百亿级企业、纳税超1000万的企业只有申洲针织一家,2021年营业收入104亿元,其他规模偏小。
章松表示,针对产业链配套问题,安庆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工作,与福建福州、浙江绍兴等纺织服装产业先发地区常态化沟通对接。同时,按照绘制的“招商图谱”,针对产业链上高端印染、高端面料等环节“缺陷”和龙头企业不多、各门类优质企业少等问题,大力引进产业上下游的头部企业。
此外,安庆市政府还开展多层次合作,充分发挥各方作用。如调动并发挥企业、商协会和社会各界积极作用,探索实施市场化运作的商协会招商模式,通过“政府+协会”相结合的方式,拟举办国际纺织服装产业博览会、长三角一体化纺织产业创新发展峰会等,积极争取承接在国内、行业内有突出影响的展会,吸引国内产业专家和重点企业参加,提升安庆市产业品牌和影响力,同时强化产业发展宣传工作,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展现安庆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良好势头和形象,吸引江浙地区“凤还巢”企业和人才回流。
当下,安庆市更是在着手出台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健全产业发展支持体系。如指导望江、宿松、桐城等现代纺织服装重点县(市、区)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联合省纺织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加快制定推动现代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打造特色园区,对企业研发投入、人才引进、技术改造、资本嫁接、安全环保等给予政策支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集聚发展;推进数字化管理升级,大力推进“凤还巢”工程,针对产业人才招引瓶颈,着力解决其小孩就近入学、中小学午餐、房屋租赁、小孩陪护等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解除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的后顾之忧。
围绕“智能”培育产业发展特色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不仅是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和实现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选择,更是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智能制造抢占全球未来产业制高点,已成为各国共识,智能制造竞争空前激烈。
“近年来,安庆市也狠抓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制定《安庆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截至目前,累计获得省级智能工厂14个,数字化车间66个。华茂、红爱、申洲等3户企业建成省级智能工厂,嘉欣、意茜瑞、怡盛、凯乐等6户企业建成省级数字化车间。”章松还谈到,华茂新型纺纱智能化改造项目荣获了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红爱入选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
新上马的宿松顺源智纺项目,计划总投资45亿元,从瑞士、德国等引进国际纺纱行业最先进的“互联网+粗细络联”数字化纺纱生产线,分两期形成100万纱锭的高智能、高品质混纺纱生产能力,可年产18万吨优质纱线,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一期工程建设20万锭纺纱生产线,今年6月实现全面投产。
“我们力争到2025年,安庆纺织服装产业规上企业达500家,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章松对此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