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期货圈内的口头禅是“你空了么?”
对于空头而言,本周是大赚的一周;对于多头而言,是最崩溃的一周。
就在周五,内外棉价共振,市场情绪悲观,郑棉主力上午一度逼近跌停,远月合约触及跌停,截至下午收盘,棉花跌超6%。棉花、棉纱期货日线均呈加速下跌态势。
国际棉花价格暴跌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内外棉价急跌?
银河期货棉花分析师刘倩楠介绍,一方面有美联储加息步伐加快引起的大宗商品普跌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棉花自身基本面的影响。棉花需求从2021年四季度就开始转差,春节后小旺季也不见好转,之后4、5月份国内疫情对棉花的消费可谓是雪上加霜,在此期间国外棉价一直比较强,特别是美棉和印度棉价格更是屡创阶段新高,带动郑棉价格振荡偏强。但是进入5月份中下旬以来,支撑美棉走高的利多因素开始转弱,主产区德克萨斯州的干旱情况得到大幅缓解,美棉7月份未点价销售合约量也大幅下降,而美棉产量也在一步到位式的大幅调低之后基本没有下调空间。以上几个因素导致之前支撑美棉走强的因素都开始转弱,而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加快,大宗商品走弱,美棉价格也开始下跌,没有了外盘的支撑,郑棉回归国内弱需求的基本面。
“从年度的角度来看,2022/2023年度全球棉花预计产增需减,供需将较上一年宽松,高价棉花有下行驱动力;从边际需求来看,美国服装需求有见顶迹象,东南亚5月份纺服出口环比下滑明显,纺纱利润的压缩使得国外纺企开机率下滑,也使得棉花价格承压。”中信期货棉花分析师吴静雯说。
值得注意的是,ICE期棉投机性净多单数量连续第六周减少。
吴静雯认为,国际棉价此前因“逼空拉涨”,主力合约从120美分/磅最高涨至155美分/磅。随着前期利多消息消化,宏观转空,需求增长乏力,高价受下游消费抑制,ICE期棉净多持仓持续回落,高价棉花面临较强下行压力。
供需双弱拖累棉花价格
从受访人士处获悉,当前国内上游库存高企,下游需求不佳,还贷时间临近,挺价能力弱,郑棉承压,内外共振,加剧郑棉下跌力度。目前是宏观弱预期情绪和产业弱现实情绪的负反馈叠加。
国内棉花供需情况如何呢?刘倩楠告诉记者,当前国内棉花供应相对充足,中国棉花信息网数据显示,5月底全国棉花商业库存量为416.28万吨,同比增加58.49万吨。根据国家棉花监测系统数据,截至6月16日,全国棉花累计销售皮棉356.3万吨,较过去四年均值减少154万吨,销售率为61.4%。此外,棉花进口量也比较大,总体来看棉花供应相对充足。需求端方面,国内目前表现仍弱势,纱布库存高企,终端需求和出口数量都比较差,且目前市场整体的消费欲望较差,短期内消费难见明显起色。但是随着棉花价格大降,棉纱原料价格大幅下降,企业的纺纱利润好转,如果该状况能够持续,对于纺织企业而言算是利好,未来消费也可期待。不过,当前出口市场存在较大的悲观预期,未来悲观预期转为现实后对棉花的消费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是当前还不能确定的消费端风险。
“在整个宏观向下的大环境下,成本支撑失效,棉花价格将跌到实际需求出现,整个行业缺乏贸易商润滑,矛盾在于轧花厂高企的成本和下游疲软的需求上。”吴静雯说。
“棉价走低难以带动消费恢复,棉花去库路漫漫。”中信建投期货软商品高级研究员吴新扬告诉记者,因纺织业本身存在代加工属性,对上下游议价权偏弱,下游定价更多参考棉花价格走势,棉花价格的走低反而导致纺织市场走货降温,继续恶化原本持续累积的纱线、坯布库存。在纺织产业心态未有改善的情况下,对原料采购依然维持随用随采的策略。5月商业库存环比下降49.9万吨,不及去年同期的55.42万吨,库存水平较去年同期增加58.49万吨。虽然近期随着期货盘面价格下跌,点价成交增多,轧花厂皮棉销售有所加快,但并不意味着棉花库存的去化。纺企采购并消费的量相对有限,而贸易商承接力度扩大,成为近期市场实际买家。所以供应压力依然在向后延续,供应充裕的事实没有改变。
之前投资者的交易逻辑是在宏观中性偏空(美国小幅加息的大环境)下,较弱的国内需求(包括疫情造成的需求不振和物流不畅)和较强的成本支撑(轧花厂现货挺价,美国的干旱和美棉当时的逼仓)的矛盾,市场在此期间达到一个弱平衡。
事实上,当前的逻辑是宏观面美联储加息节奏因通胀的加速而出现急剧变化,原本温和的加息预期被打破,快速加息加剧了对需求的抑制,市场出现恐慌。整个交易氛围因为宏观的转势而变化。
“当前交易逻辑变为,国内疫情后需求复苏被证伪,新疆制品出口受限,加息进一步抑制了全球的需求,弱需求和较强轧花厂的成本支撑之间的矛盾。在大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成本支撑已经无法抵挡利空因素的集中爆发,最终形成负反馈。目前包括棉花在内的大宗商品整体进入消灭金融估值阶段,美元的升值进一步降低美元定价产品估值,直到出现实际需求为止。”吴静雯说。
政策因素仍是后市的关注重点
吴新扬告诉记者,从去年11月停止抛储,到今年6月收储传闻落空,中储棉两次操作均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国储棉依然对国内棉花市场存在压舱石的作用,尽管国储棉库存水平已经明显见底,但国储棉依然占据市场主动。
“从大的周期视角来看,国储棉已经进入净收储周期。2014—2021年,中储棉净抛储达到1172万吨,已经超过上一周期的净收储量。为了保证对国内棉花市场的调控力度,中长期内,收储数量将远大于抛储数量。”吴新扬说。
在吴新扬看来,在前期内强外弱、价差走高的背景下,国储棉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收储外棉的动作,不过量价未知。而目前在全球纺织服装消费见顶回落的行业周期下,国内棉纺产业链遭遇疆棉禁令的打击,国储调控手段可能在中短期发力,支撑产业链。一方面,为保障棉农种植利润,稳定籽棉价格,10月收购期间可以采取托市方式收储皮棉,稳定棉花价格和轧花厂心态。另一方面,为保障下游订单,可抛储前期在内外价差高企时期收储的外棉,满足纺织产业对非疆棉的需求。此外,国储正值库存低点,内外价差倒挂的形势下轮入新疆棉,可经济地实现补库需求。
对于后市,吴静雯认为,盘面快速大幅下行后,存在超跌反弹可能,但基本面需求偏淡,市场期待的托底政策也未看到,反弹上涨的因素缺乏,预计郑棉继续下探寻底,待情绪消化,盘面将止跌反弹。但总体来看,因宏观转差、需求偏淡,三季度棉价预计维持偏弱走势。
“维持全球棉花市场看空的长期观点。但对于国内棉花市场而言,国储棉调控的概率正在加大,在长期看空的趋势下,不应忽视国储调控对市场的影响,需把握价格节奏。”吴新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