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动品牌––首届中国服装产业链创新峰会”将于今年3月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一个连接产业上下游的重要纽带,也是一个展望产业前行方向的高端峰会。作为论坛主办方之一的《纺织服装周刊》将与知名原料、面辅料、设备供应商,优秀品牌服装企业、设计师以及行业著名专家一起,深挖产业资源优势,深入解析产业创新与品牌价值的内在联系,探究微利时代产业“资源”优化的意义所在,为推动全行业发展尽一己之力。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面料生产和消费市场,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中国的面料市场变得更加光彩夺目,正吸引着世界各国面料商的目光。国内服装面料生产企业怎样在最短的时间里提高质量?怎样加强面料创新,跟上时代节奏,引领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在竞争中取胜?如何推进服装产业链创新、面料创新?这都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以面料创新来促动产业链创新”
––张龙琳,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副教授,重庆市服装行业协会常任理事
《纺织服装周刊》:在服装行业的产业链创新中,您认为哪个环节最为重要?
张龙琳:在现在的服装产业链创新中,主管领导的观念是最重要的。比如西部好多省份也在争取国家在服装产业上的转移政策,但根本不考虑本地的产业构成和产业配套,只是想争取国家的政策性经费。
《纺织服装周刊》:作为服装产业链的上游,通过面料创新来促动产业链创新的可行性如何?
张龙琳:通过面料创新来促动产业链创新的可行性是有的。因为按照现在的服装市场的营销理论,细分化的市场策略是促进产品销售和品牌建设的主要方法,所以在功能性服装和高档服装市场,采取针对性的面料创新来促动服装产业链创新是可行的。而中低端市场在面料创新上投入过大却得不偿失,因为中低端服装市场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首要需求不在面料上,他们甚至对面料存在的伤害都很少关注,比如甲醛等,他们更关心的是服装产品的价格和款式。
《纺织服装周刊》:那么您对于企业的面料创新有什么建议?
张龙琳:中国的服装市场是一个消费者受企业指导的市场,企业大量的概念营销就是在诱导消费者。中国的消费者对服装的认识还很初级,主要是因为中国到现在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或被消费者认可的着装规范。面料企业要多开发针对性强的功能纤维和功能面料,提高我国功能性面料的自主研发能力。从民用来讲,企业要在对消费者负责的自律道德标准上,开发适合不同产品类别和气候的面料。
“品牌效应和市场认可度很关键”
––齐孝杰,原重庆砂之船服装公司总经理助理,现重庆偶然服装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纺织服装周刊》:作为一名营销人员,您认为市场最需要什么?在服装行业中,又是如何树立信誉、确保质量的?
齐孝杰:服装消费者最看重服装的质量和品牌。譬如我们公司现在经营的是国外著名的牛仔系列,虽然要比国内牛仔服装价格高,但我们凭借其质量与品牌在这几年的宣传经营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市场认可度,取得很大的市场占有率,尤其在中高档市场,公司2009年的营销增长额名列全球第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面料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着装也越来越讲究。消费者比较关注的不仅是服装的设计款式,而且更关注其品牌、质量尤其是面料质量。质量好的牛仔面料不仅耐磨,而且穿着贴身舒适,外观品质高,这一点国内的很多面料企业都无法做到。
《纺织服装周刊》:那么您认为在服装市场中,能否打“面料营销”牌子来提高销售率?
齐孝杰:可以,至少在中高档市场。不过要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采取不同的销售模式,重点有所不同,要综合考虑并选择合适的销售模式和途径。在女装市场,一般消费者比较重视款式,可以采取“款式营销”为主,辅以“面料营销”;高端消费者可能会重点考虑品牌以及面料质量、工艺等,可以“面料营销”。在男装市场,款式变化比较小,消费者会比较在意面料质量,用“面料营销”很合适,不过也要有年龄段的区别。
“设计思想和理念决定面料的选择和创新”
––梁明玉,著名服装设计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服装主创设计师,在重庆成立梁明玉服装研究中心,多次担任国际国内大型活动服装总设计
《纺织服装周刊》: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您自己最为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梁明玉:2008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服装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服装表演气势宏伟,绚丽多彩,让世界透过服装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繁荣昌盛。
《纺织服装周刊》:在设计服装时,您是如何选择服装面料的?
梁明玉:我很喜欢新型的面料,有时看到一种面料,就能联想到怎样设计、设计什么样的衣服。不过,国内许多设计师都是根据品牌的设计理念来选择面料,有时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思想。这可能是因为长期以来设计师都主要从公司的品牌理念、市场需求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