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据纺织领域消息人士透露,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都正在对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压力测试,以期厘清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对纺织服装、制鞋、玩具等行业造成何种影响。
这一消息亦得到相关商协会高层证实。该人士指,这一摸底调研近月已经启动,暂时未获悉有明晰结果,不过几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对口商会粗略估算,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行业的净利润率就将直接下降1个百分点,而当前这些行业的平均净利润水平仅仅在3%-5%。
他个人判断,两个点的升值幅度,对绝大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刺激已经很大,触及企业承受极限。”
不过,上述纺织领域消息人士强调,不能因为有这场摸底,就认定人民币一定会进入升值通道,“这只是一个前瞻性的预案,具体会不会升值是另外一个问题”。
少部分大企业具抗压能力
该人士未透露测试的模型,以及调研对象选取的标准。他表示,政府希望了解一些重点的出口行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领域的重点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力到底有多大?企业的应变能力又如何?
第一纺织网分析师汪前进分析,如果仅仅考虑国内5万多家的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的出口额,且不考虑企业的提价因素,在相对静态的模型中测算发现,人民币对美元每升值1个百分点,这5万多家企业的净利润将直接减少50亿-60亿。考虑到2009年该行业1331亿元的净利润水平,人民币汇率每一个百分点的波动对行业净利润影响的程度在4.5%左右。
他说,当前,纺织服装行业的平均净利润水平大致在3%-4%,稍好一些的企业利润率在5%-6%,如果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达到5个百分点,就意味着规模以上企业300亿的纯利润损失,“超过企业能承受的极限”。
事实上,人民币升值也会冲抵政府在金融危机期间出台的出口利好政策。金融危机之后,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上调了5个百分点。
不过,汪前进提醒,政府对调研样本选择的不同,压力测试的结果也将迥异。
事实上,包括纺织服装在内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在2008年以后已经陆续开始洗牌,行业分化已经非常明显。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例,规模以上企业的出口占整体出口额大约六成,其中10%的企业贡献了整体利润的90%。
这也意味着,对另外90%的规模以上企业以及占出口另外四成的规模以下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将对他们造成明显冲击。
上述商协会人士称,少数大企业,一方面因为利润高可以承受人民币升值,另外,也因为这类企业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强,有可能通过提价转嫁成本的上升。“不过,对绝大多数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来说,提价绝非易事。”
汪前进预计,纺织服装行业全年的提价幅度最多5%,这5%还不足以冲抵上游原材料等成本上涨的影响。化纤、棉花等原材料当前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50%,中间产品纱线涨幅大约在20%左右,布的涨幅更低,“这实际上有一个递减效应,到终端的服装,能提价5个点已经不错”。
广东一家大型玩具出口商告诉记者,成本一直在持续上涨,用工成本已经从金融危机期间的每月900-1000元增加至1500-1800元。他说,这种状况下,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订单来维持运转。这家工厂是美国玩具巨头美泰集团的供货商。
商务部重申汇率稳定
虽然不能单依据调研就认定人民币年内升值已成定局,但“各种迹象表明,升值的可能性正在增大”。中信银行一位分析师说。
由于全球经济并未进入实质性复苏,美国、欧盟近期频频向人民币汇率发难。
中国官方则强调,可控、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对世界经济至关重要,中国要按照可实现经济可持续复苏的客观需要,保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不过,按照之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广交会调研时候的表述,人民币汇率将以稳定为主,但稳定并不意味着没有波动。
对外经贸大学中美经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说,人民币汇率能否维持稳定,对外贸的恢复至关重要。而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由于利润率较低,对汇率波动尤为敏感。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在2月25日的商务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判断外需不会有明显反弹,当前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首要政策目标。他再度重申,中国出口需要2-3年时间才能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姚坚称,因进口强劲而出口复苏疲软,未来6个月中国可能会出现贸易逆差。
上述中信银行分析师说,目前市场普遍判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上半年仍将企稳,预计到三季度甚至四季度才有可能恢复升值进程,而幅度不会很大,机构普遍判断在3%以内,部分分析认为可能只在1%范围内波动。
针对官方数次提及的“增强弹性”这一描述,他认为,虽然市场曾经一度有呼声建议将人民币汇率的日波动区间从0.5%扩大到0.8%甚至1%,但短期看来,这一变动难以成为现实。他认为,当前0.5%的日波动区间还远远没有用足,短期内扩大波动区间的可能性并不大。
2008年7月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改此前三年的升值步伐,基本稳定在6.82-6.84之间窄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