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笔超300万元的大户资金在下午转至支行时,3月31日下班时,广发行某地支行的孙离(化名)心中一沉,支行这个月的储蓄增长指标还差几千万,时点任务没有完成。
相比存款指标的争分夺秒,3月31日,在这个银行业月末和季末的关键时点,贷款规模的控制则相对轻松。因为在3月后半个月里,通过压缩票据、转让信贷资产、控制新增一般性贷款等多种手段,当月信贷增量已有合理回落预期。
多方了解到,截至3月30日,中行、交行当月信贷新增都在300亿元左右,招行新增190亿,民生、中信都在150亿左右,浦发银行(600000)则继续低速增长。
殊途同归:贷款回落
从已获得的多家银行3月信贷数据上看,相比1、2月份,都有较为明显的回落。不过,达成路径却颇为不同。
比如,中信银行(601998)是给一季度下达了新增贷款630亿的绝对指标,在前两个月近500亿的新增后,3月的空间已不多。
另外,则是票据的压缩空间不同。截至2月底,金融机构的票据规模已回落至2万亿左右,相比42万亿的贷款存量,票据融资占比回到了正常的5%左右,继续压缩的空间同样已经不大。
“我们行2月份压缩了300多亿票据,目前余额也只有300多亿,不可能继续大规模压缩。”一家国有银行人士透露。
据了解,3月份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买票据的情况,不过这主要发生在上半月,下半月则都进行了少量压缩。
具体压缩方式上,前两个月的一般性贷款新增规模较大,银行一般通过压缩一半的票据规模,最终控制新增。比如,农行2月一般性贷款新增接近2000亿,但票据压缩就超过了1100亿,最终仅仅增800多亿;但3月份,则是一般性新增和票据压缩双双回落。
在另外某家股份制银行,截至3月30日,前三个月发放了一般性贷款850多亿,票据压缩200多亿,最终新增650亿左右。具体到每个月,票据2月份压缩了210亿,3月份则仅压缩了8亿左右。
表面上看,虽然该行3月整体增量大于2月,但相比2月一般性新增250亿的规模,3月份一般性贷款下降到了200亿以内。“3月份一般性新增放缓了,且投向了一些制造业领域。”该行一位人士透露。
和上述通过压票控制新增不同,部分银行选择了信贷资产转让。记者从一家股份制银行了解到,在2月新增贷款降到了1月的一半左右后,该行3月信贷出现恢复性增长,新增规模与1月相当。
以该行某分行为例,1月新增贷款10亿左右,2月份新增4亿,3月份前20多天则继续增加到了10亿,明显超过一季度的信贷规模占比。不过,记者注意到,该行3月25日到3月31日陆续发行了11款信贷类等理财产品,今年以来该行每周都有近10款的信贷、票据等理财产品发售。
不计代价:吸储大战
同是发售理财产品,银行零售部门的员工则有苦难言。孙离说,由于理财产品募集期间,会相应减少分支行的储蓄存款规模,因此一般在月末或季末,银行理财产品都会提前或延后募集,以降低存款指标的压力。
不过他认为,如果部分银行选择在月末仍发售信贷类理财产品,显然是把贷款规模的控制放在了首位,牺牲了零售部门的利益。
3月底,让银行零售部门头疼的还有3月29日的3只新股发行,以及3月31日的一只新股申购,这都分流了大量的储蓄资金。
为了存款的季末冲高,不少银行在3月都推出了“百万回款送礼金”优惠,部分银行在最后一周,为了吸引投资股票的大户资金或者转存客户,甚至推出了存款后补偿打新收益措施。孙离和他的同事31日下午,就在做这些努力,不过他坦言压力很大。
“这些转存主要是从国有银行回落到股份制银行,所以我们支行这几天做的,就是挽留一些客户的大额的资金转出,减少分流。”工行一家支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
银行业吸收存款的压力在今年确实在加大,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在前两个月新增贷款达到3552亿的情况下,存款才增加了1387亿,存贷差距明显加大。
民生、兴业等银行的存贷比到2月甚至超过80%;国有银行中,交行2月底的存贷比也超过了70%,在6月30日存贷比指标恢复正常的大限时间前,部分银行争夺存款白热化。
不过一位股份制高层告诉记者,储蓄存款是一方面,在理财、新股申购分流储蓄资金后,银行还可以争取同业存款等方式,另外该行的做法是推出对公新产品,增加结算规模,以及通过私人银行业务带动存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