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金融危机使纺织业受挫、增长下滑的近两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仍保持了一定增速,2008年总产量就达到606.5万吨,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600万吨的目标。但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还是处于成长阶段,产业用纺织品占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还不足20%。伴随国家振兴纺织业发展的引导,业内普遍认为适用于许多工业领域的产业用纺织品前景可观。新任的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陵申在今年三四月份走访了一批主要的产业用纺织品生产企业和产业集群,他表示,该行业具有了成为纺织强国的理由,在国家支持和行业引导下,可以期待将有长足的提升。
记者:请问您走访了哪些产业集群和生产企业?总体上他们在目前经济形势下的发展情况怎样?
李陵申:作为进入这个行业的新人,走访集群和企业可以更直接地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掌握行业的发展动向。这段时间,我们在浙、苏、沪、粤四省市走访了海宁、天台、夏履、尤溪4个产业集群,杭州路先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上海纺科院、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和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
走访的这些产业集群和生产企业,经济运行持续回升,经营形势积极向好,许多企业产销两旺,内外市场升温较快,企业家对行业的未来前景信心十足。比如,浙江省以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已形成了以非织造布制品为特色的夏履镇、以过滤用纺织品为特色的天台县、以经编产品为特色的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等一批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集群,他们对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上海金熊造纸网毯有限公司依托长期生产造纸网毯的经验,正在开发高强板纸、瓦楞纸造纸毛毯、BF高档卫生纸造纸毛毯、多轴向造纸毛毯、接缝造纸毛毯等各类造纸用织物。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并结合纺织振兴规划等有关政策对其产品结构作出新的调整:2009年南纺与日本本田合作,开始生产汽车内饰产品;2010年计划投产高温环保过滤材料生产线,规划建设粘胶生产企业。
记者:您过去从事科技出版工作有机会了解更多行业,比较之中,您感觉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是不是具备了成为纺织行业新增长点的条件?从产业调研的情况来看较为明显吗?
李陵申:安全、能源、环保和新材料是推动全球产业用纺织品快速发展的四大因素。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发展将更加关注生命健康,注重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工业路线,积极配套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替代无法满足多功能要求的传统材料,大力发展瓶片、纺织废料等可再生循环资源的深加工技术。从一定意义上讲,产业用纺织品是对传统纺织工业的再升级。目前,国内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应紧跟国际趋势,依托技术创新的发展理念,研发迎合市场的轻量化、多功能化的高性能和高技术产品以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我了解,浙江绍兴是国内纺织工业最集中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主要集中于化纤产品的生产,产业用纺织品几乎是空白,但随着近几年的产业转型,绍兴部分企业纷纷转向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他们都以高资金投入,高技术水平,高速度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集群升级,而且开拓一个新的市场领域。
产业用纺织品和重点工程配套,既拓展了发展空间,又实现了工艺技术的突破。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天台工业用布厂成功开发多种高性能过滤材料,可以和宝钢、鞍钢等重点企业配套。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袋式除尘材料的生产企业,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在火力发电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其“高精度、低阻力、高性能微孔滤料”为国内众多电厂之首选。
作为探索科技前沿的纺织大专院所也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涉足更多更精的研究,为行业的创新提升奠定了坚实、可持续的基础。东华大学拥有生物医药用纺织材料技术开发中心、车用纺织材料开发中心等5个与产业用纺织品相关的科研平台。上海纺科院正从纺织扩展到环保、航空航天、冶金、家电、汽车等相关行业研究领域。江南大学在产业用纺织品方面的科研方向多达20项。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更是以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规模成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公共测试中心。由此可见,行业内已经初步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促进产业提升的前提条件。
记者:在现有形势下,多个行业的重振旗鼓、保护环境的国际趋势,急切需要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提供创新和有效产品,请问您认为产业用行业应该怎样满足这种市场需求?
李陵申: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再生资源的利用,并出台了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等向好政策。同时,与国外发达国家产业用纺织品的占有率相比,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及应用的确还有一定的差距和较大的成长空间。“十二五”期间,“打造产需衔接良好的产业链”和“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应用”是该行业发展的核心。从走访中了解到,许多企业都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国家政策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延伸上下游产业链,积蓄更强的发展实力。他们或是在规划中,或是已经落实到了行动中。
基于产业链向上延伸的考虑,恒安国际集团成立福建恒安卫生材料有限公司,2010年新购进两条热风非织造布和一条热轧非织造布生产线。据悉,企业将在未来5年再新增5条热风、4条热轧、4条水刺和2条纺粘非织造布生产线,最终达到10亿元的销售目标。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面对滤料需求这个炙手可得的“大蛋糕”,更是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科研技术力量占到全体人员的1/3。
我认为,产业用纺织品作为技术纺织品,是在现代工业技术发展背景和需求下而兴起的新材料产业,这也决定了该行业唯有坚持不断创新,来提升产品的适用性和竞争力,满足不同工业领域对产业用纺织品多元化、高性能的市场需求。
记者:请问从调研中产业集群是否已经认识到目前迎来产业用发展的好时机,在积极为该产业提升提供支持政策与服务?产业集群还有怎样的不足?政府应从哪些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帮助?
李陵申:通过对产业集群和生产企业的调研发现,优秀骨干企业在产学研用方面基础工作做得比较扎实。但我们发现也有相当多的企业,盲目抄袭产品设计思路,跟风生产,缺少自主研发的能力和发展理念,这将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对“产学研用”的科研发展模式理解不够,过分强调科技成果的短期经济效益化,给基础科研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有效协调好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合理有序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创新资源,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尤其在集群地区普遍存在规模档次低、技术人才短缺、再投资方向不够明确等问题,因此,很多企业呼吁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充分认识到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特别是非织造布是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的前提下,加大政策支持,确保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牵头引领开拓市场,加强与应用部门的衔接,尤其是配套那些由政府主导或者受政府导向采购的工业,如土工布、医用纺织品、过滤用纺织品、农用纺织品等。
目前行业还面临着大面积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缺失或覆盖不足的状况。我国现行的部分产业用纺织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以及检测方法、评价指标与行业发展的步伐相脱节,更无从谈与发达国家的标准接轨,使行业的质量监督出现了“真空区”,同时也给企业的出口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此,企业非常希望能与协会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到行业、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中。
记者:作为管理学博士和新任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秘书长,您将如何带领团队做好协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李陵申:这个问题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扩充协会职能、强化自律机制、促进行业发展”。作为成熟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种重要经济治理方式,行业协会对市场秩序和行业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多层次监管相协调的产物,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于节约交易成本,克服集体行动的障碍。
作为“体制内生成”的行业协会在逐步走向政会分离的过程中,服务是协会根本的价值所在。我们在倡导行业发展需要创新升级的过程中,协会服务模式的创新升级也迫在眉睫。而有效服务的终极目标是为会员单位提供“非普惠”的选择性激励,使其产生较高的预期净收益,从而使协会的会员占全行业企业数的比例不断提升,由此带动全行业的发展。评价一个协会服务质量的指标体系包括人力资源的结构与素质;提供准公共产品资源的质量与效果;协助政府配置资源的能力等。此外,协会还要为行业发展制定好规划,提供好信息服务,提倡行业自律,积极筹建国家级技术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我们就在联合工信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引领行业发展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二五”规划。
总之,我们将以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的职业精神,以专业的态度做好专业工作,与全行业一道开创产业用纺织品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