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些中国的设计师品牌店主聊他们的生意,他们的牢骚不断,或者说缺乏优秀面料,或者说雇佣者缺乏基础道德,或者说消费者不够忠诚,或者说社会层面市场文化的缺失。
事实上,笔者敢和他们统统打一个赌——“你们真的自信自己的创意力量,能够摆脱所谓社会瓶颈的局限么?”用法国电影《两小无猜》里面的一句台词是:“GAP PAS GAP(敢还是不敢)?”如果,把前面加上一个前缀就是:“摆脱‘血汗’工厂,GAP PAS GAP?”
中国作为服装大国,可以说是经历过并还在经历着“血汗”工厂的“青春岁月”的。由于长期在营销、研发、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不足,“中国制造”,将自己无意间置于国际服装产业供应链底部定位,由来已久。
但是,所谓“made in China”怎么就那么廉价?不要怪英国人、美国人、意大利人。在品牌运营方面,把利润加大,把成本降低,把压力甩给“血汗”工厂,并不是国际时尚强国对于中国制造大国的盘剥。即使在美国国内,这样的商业模式也成为惯例。
以“made in USA”走红的品牌American Apparel为例。在美国这个96%的服装靠进口的国家,它反其道而行之:made in Downtown LA Verticall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对于平价休闲装品牌运营,简直就是传统生意人生意法则里面的“自杀”行为 。而对于37岁便坐拥American Apparel青春时尚帝国的加拿大艺术家Dov Charney来说,他就会说:“GAP(敢)!”
如果说,美国品牌在美国制造是一种“冤大头”做法。那么,每件服装零售价也要高出一倍已经是必然的事。
据悉,2009年3月13日,American Apparel几乎要申请破产时, 这家连锁店不得不重新商谈债务条款,或者募集到1600万美元。幸运的是,American Apparel在午夜得到8000万美元的贷款,免于破产,并马上偿还了5100万的债务,避免了罚金。由于得到美国银行6060万美元的贷款,他们有了喘息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这笔贷款是和其他债务关联在一起的。
事实上,如果American Apparel真的在那时候破产,也许这个品牌就变得并不值得一提。它的影响力也不足以将AA(American Apparel的简称)的案例,说给中国的服装设计师们听。而偏偏是这个偏执的犹太裔艺术家的幸运,让更多设计师们不得不聚焦AA以“made in USA”获得成功的事实。也就是这样一个敢于在商业模式上离经叛道的人,谱写了一曲让“伎俩派小设计”不得不自惭形秽的时代R&B。
据了解,American Apparel在美国本土垂直一体化生产,坐落于洛杉矶市区的AA工厂有3500名工人,是美国现今最大的单个服装工厂,每天生产超过21万件T恤,处理3800个SKU。
American Apparel非血汗工厂,工人的报酬达到13-15美元/小时,是美国最低工资的1倍;并且提供免费医疗检查与保险,还为非英语系员工提供英语教学课程。
在这个基础上,American Apparel尽管竭力扩张,而且销售很好,却在2009年到2010年的数月里一直在做财务斗争。2009年12月开始,公司的创建人和首席执行官Dov Charney 不得不从个人账户上贷款650万美元,用于商品流通,保证新店的开业。这恰恰和中国的设计师品牌操盘手是不一样的作风,要提示的是,有没有哪个中国设计师敢于卖掉自己家的“犬马”与“良田”去做这样一件“疯狂事”?
而目前共有260多家店的American Apparel,涵盖全球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的店铺,开设扩张速度之快,却不搞密集店铺销售,让这个品牌发展7年来并不能与美国GAP、韩国百家好有同等的市场竞争力,却成为新新潮人时尚中的骄子。
无他,也就是追求全球化的目标, 将“made in USA”推广全球的思维一直在鼓舞这个品牌的士气。
今天的American Apparel,年销售额达到2.5亿美元。这和品牌货品绵长的运输,高昂的成本之下,显得“油水”太少。这种品牌运营思路是中国任何一个品牌都不忍心做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中国服企的商业盈利思路,也许在沉重的制造锁链方面尚有优势,却很难出手一个妙趣横生的品牌。
品牌力量有时候堪比立体切面的金刚钻,让社会各界对American Apparel刮目相看,力挺它成为美国精神的代表之一。
也就是American Apparel在营销、研发、商业模式方面,处处差异化竞争,让品牌终究与众不同,走到哪里都备受关注。在北京国贸店、三里屯店、上海老杨坊店,终有各种肤色消费者在这里络绎不绝。
不可否认,American Apparel是美国历史上成长最快,也是北美最大的服饰以及配件生产、配送、零售垂直一体化的公司。全球雇员超过7000人,其中公司最有标志性的招工广告上终有“薪水大大高于同行业其他雇员”的词汇。
American Apparel在中国的陆续开业,招募店员的时候,只是在豆瓣网上有招募告示,上面是这样说的:“我们来中国了!在即将到来的几个月内,American Apparel将率先在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开设专卖店。与其它时尚品牌不同的我们,将带来全部美国出品的服装与服饰。我们在中国的员工的薪酬将高于美国的最低薪酬。”
这些奇怪的、独树一帜的招数,让American Apparel受到追捧与困扰。而很多人都好奇那场“破产门”官司为何最终铤而走险:“是谁在最后一刻拯救了American Apparel 呢?”答案是英国人——位于伦敦的私有资产公司Lion Capital。目前American Apparel的投资者包括Orangina Schweppes, 英国谷物制造商Weetabix和美国的薯片制造商Kettle Foods。
而投资方面的考虑除了他们倾慕American Apparel风格方面的品牌精神因素外,其中,最大的原因还在于品牌一贯倡导“made in USA”,优厚雇员待遇方面的企业精神。
在这里,成功者属于偏执狂的说法似乎又得以论证。
但是,中国的设计师品牌店主们是否也考虑过自己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社会公益创新意识呢?要知道,无论多么夺目的色彩样式只能吸引眼球,而忘我地改变社会现状的精神张力也许能够吸引到同志的投资与赞助。
关键在于,你“GAP PAS GAP?”
至于那些还在牢骚满腹的中国优秀设计师,对于改变未来,他们要比谁都有责任。但愿他们中有勇敢的“赌徒”,不是仅仅将T台当成名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