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有几件事情应该具有标志性意义,富士康深圳工厂的“12连跳”,本田4家零部件企业及其他几家工厂发生的停工事件,都让企业管理者及政府和社会大众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群体,那就是支撑起中国“世界工厂”称号的一线产业工人,也不能不思考,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薪酬,无疑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他们的状况,大抵都是,每月领到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每天工作10~12个小时,每月工作28天,8小时外是他们的加班时间,加班工资也以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计算,每个月全靠加班多赚“三五斗米”。此外,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聚集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内;也有一部分“科班”出身的毕业生;现在的劳动力大军“80后”、“90后”占主力……
不能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他们整体的待遇都不高,而且更进一步地来看,近些年来的工资涨幅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并不匹配,这是为什么?
不能不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劳动力难道真的过剩到了这种程度?我们能够消费得起高学历的毕业生,以较低的价格。如果劳动力过剩,为何还会有如此繁重的超负荷加班现象出现?这真的是一个怪象。
回顾往事,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世界工厂”称号的得来离不开国内的廉价劳动力,但问题在于,劳动力都是有价值的,不论廉价还是高级,都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也需要随着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更需要跟上通货膨胀的速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去年访华时就曾说过,中国工人目前的平均工资仅为美国工人的4%,即使墨西哥生产工人的工资也是中国工人工资的3倍。这就是问题。
全球经济刚刚经历金融危机的洗刷,而且目前已经出现“二次探底”的担忧,尤其是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正在不断面临印度、越南、孟加拉国等国家的冲击,简单的制造模仿并没有高门槛,这块市场也迟早会饱和,届时,中国还能继续走基础制造模仿的路吗?
虽然当前因为配套问题,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还不能被剥夺,但形势已经不容乐观。中国亟须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只有这样才能保住“世界工厂”的地位。否则,在中国综合成本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外贸订单及内外资设厂会渐渐往周边综合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克鲁格曼认为,中国应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到生产资本密集型产业。而这一升级过程又该如何才能实现?更应该依靠拉动内需,而非单纯依靠出口。在全球化推动下,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都依靠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获得成功,但“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毕竟有限,而且市场迟早会饱和”,从上述国家和地区最后的转型即可略见一斑。
中国产业转型不仅存在现实的压力,也具备可依靠的基础,相比父辈一族,当前的“80后”、“90后”劳动力大军,他们更有自己的思想,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更期望得到被认同,也因此更容易被培养成真正的“蓝领”技术工人。
产业升级离不开人才升级,有了更多人才,企业发展才会超前,也才能给予员工更多的认同和福利,也才能让员工拥有更多的幸福感,由此,员工和企业的创造性也会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多方共赢局势下,何乐而不为呢?
人物档案
姓名:阿梅
籍贯:湖南
身份:服装厂裁缝工人
薪资情况:月薪1600元~1800元,包吃住
行业情况:成本上升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缝纫工阿梅:日做10小时 计件拿工资
广州中大布匹商圈附近的五凤乡,分散着大大小小的制衣厂,来自湖南的阿梅在这一带的服装厂打工近4年。今年35岁的她曾辗转过广东东莞、深圳等地,在玩具、电子等多家工厂都待过。
“差不多,不同工种都挺辛苦的。年纪逐渐变大以后,干不了电子厂的活,太费眼神,这几年基本都在服装厂当缝纫工人。”12日傍晚,阿梅趁着一小时休息的空当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采访。
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干活,中午12点到下午1点半休息,下午6点到7点休息一个小时,近段通常加班到晚上10点甚至更晚,一天基本都要工作超过10个小时,一个月工作28天,这样忙下来,一个月大约可以拿到1600元至1800元,今年个别月份有突破过2000元,吃住则由工厂全包,阿梅如此描述她的工作现状。
制衣行业一般没有底薪,工资以计件算,普遍一件衣服的加工费大约是4元~5元,工序较复杂的可能达到10元左右,平均下来一天能缝制十来件。“今年工资确实涨了些,去年月薪一般是1300元~1500元。今年工厂缺人,为了留住熟练工,老板将每件衣服加工费大约提高五角钱。另外,现在进入秋冬季服装生产高峰期,加班也在增多。一个月多了三四百元。”阿梅说。
珠三角工资大幅上涨
在全球最重要的制造基地广东,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复苏以及出口订单回暖,今年“民工荒”再度出现,多家纺织服装企业近日在皆反映用工尚存在20%~30%的缺口。
据香港贸发局6月公布的《内地出口价格上涨压力续增》调查报告,一半以上的受访公司表示,随着订单情况改善,在2010年上半年曾遇到珠三角地区劳工短缺的问题。为了挽留人才,过去六个月,珠三角工资水平平均上升约17%,再加上雇主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相应增加,令总生产成本提高4%~6%。
因劳动工资上调、原材料和能源价格飙升、经济出现高通胀趋势、全球商品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等,珠三角企业正面对成本不断上涨的挑战,尤其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企业承受的压力则更大。
香港乐天童装在内地的总部设在广州,该企业负责人王毅生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尽管今年内外销都比去年好,但成本高涨令企业难以吃得消,尤其是工资涨幅过快,今年过年后,部分服装企业为了抢熟练工人,给出的月薪已超过2000元,涨幅已超过20%,而政府对最低工资的调整、物价上涨等多种因素也在推动着生产成本增加。
广州最低工资标准从5月1日起由原来的860元/月上调至1100元/月,王毅生表示受此冲击,“我们的最低工资比规定会稍高些,去年招一个完全没有经验的新人进厂,最低月薪是1000元,今年则要提到1200元,否则根本无法招到人,而新员工一进厂就拿到1200元,老员工的工资也因此要上调。此外,为了留住熟练工人,今年起开始对部分人承诺给固定底薪,而招聘销售、设计等员工的成本则高得更离谱,广州、东莞等几个地方的情况都基本相同。”王毅生谈道,“今年来面料也在不断上涨,一件出口童装牛仔裤,仅面料加上加工费就要70元~80元,而去年为50元左右,生产成本走高令海外采购商难以接受,我们也基本无利可赚。”
部分中低价订单转移
因无法承受成本快速上涨,王毅生身边的朋友,近几年有些关闭了工厂,有些将生产线从珠三角往江苏、福建等地转移,也有少数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外迁,而他自己也在不断调整中。
不仅珠三角,长三角目前也照样面临成本压力。宁波华美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晓南告诉记者,这几天刚刚又对产品进行一次大幅调价。
“我们今年来整体薪水已提高10%~15%,但至今还招不齐工人,普通工人月薪1400元~1500元,技术较好的在2000元左右,高的甚至达到3000元,原材料加上工资上涨,令我们压力很大,在今年已将产品价格上调3%~5%的基础上,再次上调10%,现在有些客户不能接受我们的涨价,但我们也不可能亏本经营。”周晓南说。
近年,由于内地生产成本上涨,促使部分买家重整采购策略,开始在劳工成本较低廉的亚洲其他国家采购一些较基本、劳动力密集的产品。例如越南,该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集中在服装、家具及鞋履,2009年,这些产品占越南对美国出口的63%。而柬埔寨及孟加拉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当中,超过90%为服装。
不过,虽然这些国家的出口增长加快,但其市场占有率依然远远落后于中国。例如,越南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于2006~2009年间分别增长了18.8%及9.3%,但仅占美国和欧盟市场的0.9%。香港贸发局副首席经济师邱丽萍表示,虽然有买家增加从劳工成本较低的亚洲其他国家如越南、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地采购产品,但对内地出口业务并未造成太大威胁。内地工业集群的完善配套如物料供应、物流系统、工人的高效率和技术,足以抵消成本的增加,令内地得以保持“世界工厂”的地位。
香港贸发局早前进行一项调查,探讨香港出口商对各个生产基地的评价。结果发现,港商认为五个最具竞争力的生产基地均在内地,得分最高的是珠三角及长三角,其次是位于珠三角以外的广东省地区、邻近广东的内陆省份,以及环渤海地区。有意在未来三年开设新厂房的港商当中,46%仍会选择珠三角,只有6.2%考虑越南。
“虽然越南在劳工成本上有优势,但配套不大方便,越南的服装及鞋业多从外地进口原材料,大部分来自中国。简单的服装订单放远些没关系,交给越南或内地中西部代工厂,但要求高的、加工复杂的,依然要留在珠三角,例如牛仔裤的洗水工序,其他地方的洗水效果与广东的还是有差距。我们的自主品牌服装基本上在广东生产,逐渐将中低档服装的生产转移到其他地方。”王毅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