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世界金融危机的洗礼,很多做外销的企业意识到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风险,已经或正打算转攻内销市场。
然而,外销和内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运作模式和体系。在对国内市场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只有聘请职业经理人。然而,目前中国服装业高水平的经理人还很缺乏。培养自己的经理人需要太长时间,等不及,从其他企业挖人也不容易。这让很多企业“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只能望内销市场兴叹。
据一份关于职业经理人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发达国家职业经理人的平均企业服务寿命有3.2年,而国内职业经理人的平均企业服务寿命只有短短的1年。
这种不稳定,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也很无奈,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恰恰反映了我国职业经理人队伍的不成熟,不职业。
国内服装行业是职业经理人比例最低的产业之一。一方面与服装家族企业比例大有关,服装企业管理层近亲繁殖,平均素质和学历偏低;另一方面,服装产业的市场可变量与经营可变量比其它产业都多很多,对职业经理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很高。此外,国内职业经理人最大的舞台在民营企业,由于受到种种先天条件的限制,这使得许多职业经理人备感职场艰辛。
从职业经理人的角度看,服装业的家族制民营企业比重很大,老板不轻易放权,资金投放不到位,薪酬制度不合理等,处处制约手脚,职业经理人取得成功相当困难。
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经理人问题,会成为制约中国服装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许多成功的服装企业得益于找到一个好的职业经理人,很多服装企业的失败,同样是因为任用职业经理人不成功。本想从知名企业挖一名成功的经理人,哪知很多情况下都是嫁接失败,这让那些急于开疆辟土的新兴企业陷入困惑之中———不请,没人可用;请,又怕毁了企业的前程。即便挖来一个好的经理人,是该放权还是不放?是按经理人的设想投入,还是不投?都很纠结。怎么看都像一场赌博。
用好、用活一个职业经理人,不是许以高薪就万事大吉的,还要考虑有没有为他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聘请职业经理人就像移栽大树,因其大,反而更难成活,合理的剪枝,根系保护,水、肥、周围环境,包括后期的呵护,一样都不能少,否则一定会因为移植不当而枯死。
大树移植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聘用职业经理人也一样。引入之前最好充分考虑企业能为经理人提供什么样的条件,要对他的使用有一个系统的规划,一切等经理人来了再说往往是不现实的,很容易导致失败。
总之,经理人数量的多少,职业素养的高低,职业心态是否健康,企业用人机制是否科学合理,保障机制是否完善,企业和经理人的关系是否和谐,整个社会经理人培养机制是否健全,经理人生存环境的优劣,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服装业未来的走势。可以说,经理人问题是关乎服装业发展大计的重要课题,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