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是央行重申汇改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一改昨日波澜不惊的局面,对美元中间价报6.7980,升破6.80关口,创下2005年7月汇改以来的新高。
专家指出,自去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当前人民币汇率与均衡水平相比无太大偏差,人民币不可能大幅波动。尽管如此,当前国内纺织品出口的市场前景还是令人担忧。
订单量价齐升下的尴尬
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702.1亿美元,同比增长19.3%,与上月15.55%的增速相比上升3.75个百分点。5月当月出口纺织品服装164.22亿美元,环比增长12.89%,同比增长33.45%。
单纯从统计数据分析,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纺织品消费市场的萎缩,目前出口增长更大程度上是刚性需求在拉动;另一方面,纺织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加大生产成本,促使出口订单的价格提高。按照这个逻辑推算,当前应该是“量价齐升”的大好局面,但实际并非如此。
虽然订单量充足,但企业想要抬价并不容易,净利润并无显著提升。用雅戈尔日中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虞黎达的话来说,就是“国内纺织面料企业的整体处境非常危险”。他谈到,今年企业不愁订单,但订单的利润被压得很低,企业接到订单后原材料价格可能再度攀升,或是根本买不到原材料。
立新集团销售经理索猛告诉记者,企业想要通过提价的方式获取更多利润不太可行。他表示,要是其他国家保持价格稳定,客户肯定会考虑到东南亚一些国家去下订单。
升幅5%是承受的极限?
商务部、工信部等多部委日前已就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及行业应变能力进行了测算和调查。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表示,静态来看,前期人民币升值抗压测试显示纺织行业能够承受人民币5%以内的升值幅度;动态来看,则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部分企业由于议价能力强,能够通过提价转移一部分升值压力,因此承受能力高于5%,而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承受能力则较差,会最先受到冲击。
从汪前进的分析来看,升值5%是大部分企业所能承受的极限,然而对于这个问题,企业给出的答案存在差异。“如果人民币升值2%,中国纺织出口行业都会处于亏损状态。”天虹纺织集团董事会主席洪天祝告诉记者,去年公司的赢利得益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而当前,人民币升值是企业要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索猛看来,困扰企业的不仅仅是汇率这一个问题。“如果单纯是人民币升值,那么相信幅度在3%左右大部分的企业都能承受,而当前原材料、环保、用工等各项成本都在增加。”索猛谈到,企业所在的江苏省吴江市紧抓环保,因此节能减排方面需要投入一定资金;另外,跟去年下半年相比,部分原材料的价格上升了10%左右,这势必会减弱企业的承受力。
企业短期难以找到对策
谈到如何应对当前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索猛认为并没有什么好的对策。“从企业的角度分析,若能有效控制成本就会对接下来的运行有利。”但他随即又否认了降低成本的可行性,“各项成本可压缩的空间非常小。”索猛认为当前企业能做的就是放弃一些利润小、周期长的订单。
索猛表示,企业还是寄希望于国家能稳定汇率,同时能帮扶一些有潜力的企业。虞黎达也表示,企业短期内很难找到有效对策,不过他认为“当前是淘汰落后产能必经的过程,要相信国家的调控能力。”
日中纺作为议价能力比较强的面料企业,虞黎达的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当前行业正处于大企业吞并小企业的阶段,希望调整的时间不会太长,如果慢慢来的话,企业之间的生存之战会吞噬掉优势企业的利润。”
虽说短期内难以找到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措施,但在与虞黎达的聊天过程中他也透露出了企业的战略调整方案,那就是“加大内销市场比重”。他谈到,近几年企业开拓内销市场取得了很好收益,而欧美市场却在相对萎缩,当前人民币升值加速了企业内外销市场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