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做梦去吧!”——面对一个广告商的无理要求时,性格率直的导演兼主演徐静蕾这样怒斥对方。“有一个品牌非要我们在戏里通过台词说这个东西特别好,我觉得这特别愚蠢,后来我就没跟他们合作。”
《杜拉拉升职记》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在上映前就收回了2/3的投资成本,更在于它很可能是一个为植入式广告正名的里程碑,把趋于紧张关系的观众与电影植入广告重新拉回“蜜月期”。
电影已经成了商家的必争宝地,但是这块“荆州”不好抢,更不好守。搞不好观众就不买账,赔了钱、挨了骂,适得其反。服装是最容易在电影中获利的商家,因为它的植入是悄无声息的,这种优势甚至高于汽车、电子产品。《欲望都市》、《时尚女魔头》以及热播美剧《绯闻女孩》,成功的如此顺理成章,而杜拉拉为中国开了这样一个先河。片中,文艺女徐静蕾变身潮女,90分钟成片里出现了50套服装,相当于每两分钟换个形象,大牌新装换不停。
广告植入如何才能方法得当呢?就是要让广告变形,变得不像广告,像是情节。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一方面,要让产品和剧情融合,不要做作,使产品对剧情的发展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另一方面,找到主人公角色、性格、职业与产品的结合点。两点缺一不可。
如果想玩儿的更登峰造极些,甚至可以尝试定制电影。植入式广告与定制电影存在着本质区别,植入式广告是制作方带着剧本,根据情节找企业;定制电影则是先找企业,为企业量身打造剧本。某种程度上说,定制电影更容易满足“广告变形”的要求。美国电影《一线生机》是定制电影的经典之作,诺基亚为即将上市的新款手机量身打造了这部电影,由于创意新颖,剧情精彩,不仅票房大卖,手机因宣传得当也热销,实现了双赢。国产电影《保持通话》是《一线生机》的克隆版,只不过诺基亚换成了摩托罗拉,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无论是铺天盖地的主流植入式,还是凤毛菱角的非主流定制式,想要成功起到宣传作用,都要经过变形,从而化腐朽为神奇,将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寻找,提升企业和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