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香港商业地产模式的引入,中国专业市场进入了商业地产时代。于是,便有了“百货式管理,批发式运作”说法,但事实上,“零售”和“批发”的本质区别不仅只是外在市场的硬件,更重要的是运营的方式和税收的体制。
转型必须有模式创新
目前,一些围绕专业市场而展开的转型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比如,北京天雅大厦实现了从平面转向立体;常熟中国服装城实现了从网下转向网上;阿里巴巴的淘宝商城从网上转向网下;哈尔滨的人和地产开发的地一大道从地上转向地下;杭州的四季青开发的九堡服装大市场从城市中心转向城市边缘;北京百荣商城从批发转向批零等等。
如果老牌专业市场的转型不能引入商业模式的创新,虽然专业市场可以暂时进入一个蓝海,但还会陷入苦战,这样的“转型”只能是“空转”。跨界发展对于老牌专业市场转型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门槛,其从低到高、从易到难分别是:本地开发、跨区域开发、多区域开发、区域集约。
优胜劣汰实现梯度式转型
通常我们将专业市场产业划分三大类:一是主导产业,比如,纺织服装服饰市场产业等;二是支柱产业,比如,仓储物流产业;三是先导产业,比如,时尚创意产业等。显然,老牌专业市场产业的转型不仅要在增加市场业态,而且要优化市场的横向产业链;不仅要完善市场的功能,而且要强化市场的纵向产业链。
老牌专业市场的转型也需要实施“四个一批”战略,即,转移一批——塑料制品、五金制品、家电制品、食品配料城;重组一批——小商品城、工艺礼品城、文化用品城;提升一批——品牌男装城、品牌女装城、时尚内衣城、家用纺织品城、纺织布匹城;新建一批——国际博览展贸中心、服装网品城、展贸式写字楼、品牌展示中心等。
整合资源实现逆反式转型
老牌专业市场一直是生产企业商品的展示和批发平台,受到生产企业直线供应链式管理的制约,生产企业在最上面,然后一层一层的往下,消费者在最下面。弊端是:内部博弈、层层扒皮、分资源,消费者围绕企业转,流程以企业为中心,不能快速满足消费者需求。
随着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开始发展电子商务和“网购商城”,网络经济的来临必然形成“短流程终端”形式,生产企业从“我要卖给市场”到“我要卖给消费者”,必然会使专业市场面临新的竞争格局。
在这个过程中,以往专业市场中的开发商、服务商、代理商、经销商都处于不同的角色和地位,专业市场也同样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因此,老牌专业市场的转型需要从“专业市场的信息化”变成“信息化的专业市场”,并利用专业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协助生产企业供应链结构“倒三角”的转变。这时,老牌专业市场就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综合服务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