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正直我国棉花生长的关键阶段。我非常有幸的参与了郑州商品交易所组织的黄河流域为期一周的棉花考察活动。从河南扶沟,到山东菏泽、金乡和德州,再到河北衡水,随着考察的不断深入,我的思维也渐渐的活跃起来,接二连三的问题在脑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风暴。总体来说是既有惊喜也有忧虑,喜的是下游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已经学会了利用期货套期保值的功能来规避风险,锁定生产成本,实现稳定经营。忧的是当前的诸多问题极大的制约了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下面就来详细的谈一谈我的喜与忧。
首先,今年全球经济复苏可以说给金融危机期间我国萎靡不振的纺织业打了一针强心剂,下游强劲的需求拉动纱线的价格大幅的上涨,而今年纺织业淡季不明显使规模以上的大型纺企和中小型企业今年收益都颇丰。而纺织产业的兴旺不但能够不同程度的拉动我国其他产业,而且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薪资待遇、提升消费能力。
其次,8月23和24日对河南扶沟和山东菏泽的考察时,我非常惊喜的发现,我国棉纺织行业中一些规模并不算大的下游加工和纺织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的意识有了及其大的提高,而且企业负责人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宏观经济及微观产业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较好的把握。例如,在河南扶沟时,听着中方集团刘忠总经理对全球经济形势、纺织产业和进出口贸易等话题的侃侃而谈时,特别是当他准确的说出洲际交易所棉花期货前一日收盘价和对关键点位的精彩剖析时,我感到非常的惊喜和欣慰。因为在我国纺织产业漫长的产业升级道路上,我不但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我们中小纺织企业的领航者们在同他们的企业共同进步合成长。对于风险管理他们理解的那么的透彻,对于规避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他们显得是那么的自信和游刃有余。
和下游纺织业欣欣向荣的2009年相比,上游棉花种植却显得并不那么乐观,从河南到山东再到河北一路走来,我沿途听到的声音几乎是相同的,“棉花不好中,棉农收益低,棉价波动大。。。”虽然今年冀、鲁、豫地区棉花单产预计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种植面积减少是不争的事实。以河南扶沟为例,其棉花种植面积。2009年高涨的棉花价格并未提振棉农种植的信心,这不但和美国棉花产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棉花价格如果高涨将会增加美国棉农的种植积极性,下年种植面积一般都会增加),而且也反映了我国棉花产业诸多的问题和矛盾。所以笔者想从以下四个主要方面来谈谈此次考察后对我国棉花产业的问题及忧虑。
第一、棉花价格波动大,棉农收益无保障。除新疆兵团及个别内陆地区以外,我国棉花产业一直都未形成美国式的农业工业化规模性种植、采摘和收购,而是始终维持着一种小、散、弱的状况。所以,以个体为单位的棉农受到棉花价格冲击的程度较大,从2007年到2009年,棉花价格大幅的波动使棉农吃尽了苦头。作为“靠天吃饭”的农民,在我国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他们的信息闭塞,对于抵抗风险的能力可以说非常薄弱。08年棉花价格下跌,使多数棉农的家中的新花都无处可销。虽然国家的三次收储基本解决了销路的问题,但是由于价格过低,多数棉农当年都无法收回其种植成本,这对农民的种棉积极性造成了极大的搓伤。在此次考察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微不足道的15元/亩的良种补贴并未真正的种植保障作用,而棉农及当地农业部门最渴望的就是国家能够出台最低棉花收购保护价。如果能像粮食一样享受最低保障,相信棉农心理就会踏实的多。
而到了2009年,棉价的大涨并未使多数棉农的收益增加多少,因为棉花可以说是在新花上市三个月后“被涨价”,但当时棉农手里的棉花已经出售殆尽,并未真正赶上棉花价格上涨的主升浪。在山东菏泽,籽棉价格最低只卖到了1.8元/斤。这主要反映了部分农村的信息闭塞和迟缓。笔者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信息渠道的构建将会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为信息不但可以对农产品种植及销售提供极其有利帮助,而且可以使农民能合理、有效的安排自己的生产及销售。
第二、粮棉收益比下降,棉花种植面积遭挤压。从河南进入山东境内之后,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映入眼帘是一片片的玉米地,而路边棉田却屈指可数。棉粮收益比的问题在近几年棉价大幅波动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出。当考察团到达菏泽市以后,当地农业局徐站长给我们细细的算了一笔账,按照去年的市场情况,当地农民种植玉米的总成本大概在290元/亩,而毛利润在810元/亩,一亩地农民的净利润就达到了520元/亩。反观棉花,其每亩地的毛利润虽然大大高于玉米,为1600元,但其种植总成本也达到了1150元/亩,净利润只有450元/亩。平局每亩地就比玉米少收入70元。而其,玉米省时省力,所以当地多数农民都由棉花转种了玉米。在玉米等其他作物的挤压下,菏泽市今年预估棉花种植棉价比去年减少了19.33万亩,为277.94万亩。而在扶沟、德州和衡水也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第三、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及城市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在此次考察的5个地区,除了山东金乡以外,其他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情况。青壮年群体一般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而留在农村的都是老人及妇女居多。这就使当地种植棉花的劳动力大打折扣。而棉花是一种非常费时费力的作物,特别是在防治病虫害和采摘的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据这几个地区的农业部门负责人介绍,农村劳力外出打工按每月2000元的工资来算都比种植棉花收入要好的多。所以更多人选择了“走出去”而并非“留下来”。
第四、被归类于经济作物的棉花“无人问津”。细说起来,我国有权监管棉花产业的职能单位有很多,例如,农业部、发改委、工信部等,但是各部之间的分工并不明确,对棉花产业都是处于一种也管也不管的状况,没有哪个部委有抱着一直管到底决心。所以,很明显相比于关系到国家安全的粮食,棉花似乎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但是,就目前的趋势,笔者认为我国棉花产业已经到了非管不可的地步。
如果我国棉花产业不想像大豆一样“沦陷”,我们的职能部门就必须挑起大梁、指引方向、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我国棉花产业走上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从而使棉花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能获得合理而又较的收益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