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似乎越来越倾向于追求利润的快速增长。在以税收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情况下,企业也不得不更快地创造利润。今年初,某企业多名员工跳楼事件再一次将尖锐的劳资关系问题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些企业家们在反省,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利润,而忽略员工的利益,企业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员工是企业组织的重要因素。拥有人心,企业才具有强劲的发展力。企业文化则是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与忠诚性的无形而强大的力量。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拥有两千万人的员工队伍,是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纺织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思考与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是否等同于公司公费旅游?企业文化与创造利润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企业文化真的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吗?企业文化的根基与源头如何去寻找?企业在充分吸纳西方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的同时,是否应该低头重拾本土的传统文化?……
这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企业家们不妨平心静气,深刻思考,向同行业的先进学习,也可以将眼光放远,向其他行业、其他国家虚心学习。
思
正视 企业文化的力量
“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是上世纪80年代从日本、美国引入国内的。其中,日本的企业文化影响了全世界。
企业归根到底是人的组织。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调动人、激励人、凝聚人,唯有文化。那是公司管理的更高境界,也是效率和利润的新来源。
日本经营学专家坂本光司撰写的《日本了不起的公司》销量在日本过百万册。书中指出,说到底公司是属于社会的,存在是为了给社会造福,为员工、为公司所在地区顾客创造幸福。为他们而存在,企业就能“永续经营”。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并被全体员工共同遵 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现象都是以人为载体的现象,由一个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普遍享用,而不是企业某些人特有,并且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企业管理体系中的薪酬制度、支付制度、目标设定方式等等,都会映射出企业文化的因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进一步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众多的企业家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各地区、各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都在着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制订企业文化战略,实施企业文化工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推行力度和广度。这种情况反映了中国企业从主要注重短期利益向重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体现了中国企业力求做强、做大、做久的发展愿望,同时也表明了企业对管理的认识已由技术层面向制度、精神层面转变,开始关注文化管理,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周易》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个家族兴衰如此,一个企业的发展亦是如此。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是一个家庭,员工需要这个家。经营者则扮演着家长的角色,努力保证着家庭的和睦、团结和秩序,让家庭成员分享幸福。事实证明,只有注重文化建设的企业,企业发展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才能以共同的价值观聚合人心,调动人心这一最宝贵的资源。
审视 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
纺织企业的文化建设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确实有不少纺织服装企业走在时代的前沿,挖掘到企业精神的内涵,将企业文化充分延展。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纺织企业家对于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仍然存在误区。他们认为企业文化的内容就是公司公费组织员工旅游;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设计一组组颇有气势,且放之四海皆可用的标语与口号;为困难员工捐款捐物等。可以说,有相当多的企业都没有能够建立一套与现代商业竞争相适应的文化价值体系。有的企业虽然提出了一些企业精神、价值理念,但往往缺乏务实精神,使之成为摆设,成为空洞的说教,或者流于形式;有的企业虽然规章制度严明,但企业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从而导致企业缺乏活力、死气沉沉或一盘散沙。也许,只有寻根到企业文化的宗旨与精神基因,文化才能不被落入“四不像”的窘境。
在上世纪,日本的老一代经济学家涩泽荣一就从孔子的《论语》中得到启发,他认为,企业经商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社会。公益及私利,私利能生公益。
最近,由日本京瓷公司创始人稻盛和夫编写的《活法》一书在全世界畅销。稻盛和夫创立的两家公司分别进入了世界500强行列。稻盛和夫认为,创立公司不仅仅是满足个人的梦想,应该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应该把珍惜每一个员工作为经营公司的一个宗旨,把实现丰富员工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公司的核心理念。日本的松下幸之助也认为,作为一个经济的世界人,必须用本民族文化的优长,才能从事世界性的经济活动。
在激烈的竞争中,究竟怎样才能维系企业的存在?稻盛和夫的结论是,人心比什么都重要。在当今世界上,再没有比人心更强有力的东西了。为此,他把敬天爱人确立为社训。儒家文化对待世界的态度,与现代市场的竞争机制,结合在一起,指引着稻盛和夫先后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公司。
只有那些善于汲取先进文化,并创造出自己独特新文化的公司,才可能成为时代的佼佼者。日本企业在充分吸纳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同时,也在充分融合东方智慧,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重拾 本土的传统文化
日本公司重视企业文化的内涵,积极建设企业文化,成为全世界的榜样。无论身处何种文化,唯有更好地调动自身文化中个人潜能的优势,更好地解读人与组织的关系,企业才有可能赢得竞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也许企业向各自的文明中去寻找,才能用美好的价值重组公司,用高贵的精神锻造公司,用超越利益的公共品质包装公司。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12个字一直以来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具有和谐思想,重视人伦关系,和谐相处。孟子“和为贵”的思想认识主要强调了“人和”在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所谓“人和”就是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形成和睦有序的良好人事环境。和谐、亲睦的人事环境,是人们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地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儒家伦理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强调在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合作。妥善地处理好社会各阶层、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国家兴盛和社会稳定的最高原则是保持和谐。在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损人利己动机的驱使,人际关系愈益淡漠的当今,弘扬关心社会大众的“仁”的传统精神,成为企业文化管理,重塑现代企业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为此,用爱心关心员工,培养团队精神,建造企业与员工“命运共同体”;用真心关心顾客及社会公众,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争取市场竞争优势,此即现代“仁”理念的具体体现。
中国儒、释、道三家告诉人们所应具备的学问,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例如:仁爱思想,“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诚信意识,诚信为修身之本;自立意识,“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自强意识,主张君子自强不息;强调天人合一、天地万物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构建 和谐的企业文化
构建平等、互助、协调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建构和谐的企业文化,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企业内部,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需要融洽和睦及轻松愉悦的环境。企业中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就是要以人为本,将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作为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来看待,尊重员工的人格、价值,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这是企业员工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积极热情地参与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情感投资是和谐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润滑剂,企业领导要十分重视和懂得怎样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员工,从而得到员工对你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和谐的企业文化更为倡导的是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宽容谦让及上下平等的人性化原则。这种对人性的尊重和信任,调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关系,是一种精神力量,它可以使离散的、各思所想的精神力量聚合为积极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使企业员工产生一种同企业荣辱与共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内聚力。这种道德的特殊力量,将有助于全面激发和培养企业精神。
民主管理、绩效激励、人事培训等管理制度的建立,才能将和谐的企业文化落到实处。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发展如果仅靠产权利益和物质利益为纽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是一种无形的、能动的力量,它不仅能够增强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对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对外扩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只有不断地自我优化和创新文化价值理念,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呢?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谐的文化氛围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且也是企业应追求的最高境界。
无疆,是一个无垠宽阔,同时又无垠深厚的至善境界。作为企业这一社会组成的重要因素,有责任追求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文明。让博大精深的和谐文化,在企业不断持续延展,以此带动整个社会、民族的文明发展。和谐为本,企业文化大美无疆。
行
企业文化创造品牌价值
企业文化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才是。企业文化致力于创造、提升品牌价值,并通过品牌价值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不是企业竞争力的某个构成要素,不是企业价值的某个组成部分。企业文化不是企业的局部,而是全部,是企业与生俱来的属性。企业文化,不能被看成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而是品牌价值的发动机;企业文化不是企业的包装,而是品牌的助燃剂。因为行业、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品牌间的竞争,因为消费者不为企业而消费,而是为品牌而消费。企业文化不能脱离品牌而存在,如果不是以联结消费行为的品牌价值为皈依,企业文化就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企业文化的形态和发展方向需要以品牌价值为指引,通过品牌的战略发展规划来建立适应于品牌发展的企业文化形态。
2010年9月8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中国纺织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主办的2010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这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继2005年首次举办“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动”后,第六年组织该推介活动,这也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积极推进纺织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
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以下简称中纺政研会)是全国最早成立并具有重要影响的行业性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团体。20多年来,中纺政研会秉承勇于创新、不断进取、求真务实、服务纺织的精神,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组织撰写和出版了20多部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专著;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成果;总结推广了众多在全纺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和工作成果,多次受到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肯定,数次荣获中国政研会颁发的全国职工政研会工作奖。
多年来,中纺政研会积极推进纺织企业文化建设,继组织开展“2004首届中国纺织企业文化年”活动,推出了在全国纺织行业具有示范意义的中国纺织企业文化建设知名企业和十大创新人物后,2005年又组织了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动,向全行业推介了一批在提升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中作出突出成绩的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企业和品牌文化建设杰出人物。中纺政研会还组织了以学习、创新、奉献为主题的弘扬新时期纺织劳模精神的2006年全纺劳模和先进集体的评选表彰活动。
此次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大会为2010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企业、2010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创新企业、2010中国纺织品牌市场开拓优势企业、2010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建设杰出人物、2010全国纺织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基地、全国纺织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授牌颁奖。
2010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企业名单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
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
安莉芳(中国)服装有限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公司
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
深圳市富安娜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圣迪奥时装有限公司
2010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创新企业名单
天津市赛远保健品有限公司
河北宁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
鹿王羊绒有限公司
赤峰华源毛业有限公司
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
宜兴乐祺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箭鹿毛纺股份有限公司
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
无锡润新染料有限公司
浙江洁丽雅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
杭州柯力达纺织装饰织造有限公司
福建龙峰纺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淄博银仕来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宁夏圣雪绒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2010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建设杰出人物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
石磊 浙江洁丽雅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总裁
刘东 淄博银仕来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宋建波 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 董事长
应义壮 青岛鑫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总经理
杨为东 青岛即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总经理
张志 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总工程师
张红霞 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总经理
范立元 江苏迎阳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总经理
林聪颖 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施清岛 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 董事长
席时平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 董事长
言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在“十一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二五”规划就要开启的关键时刻,召开“全国纺织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暨政研会第17次年会、2010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大会”,研究加强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品牌文化建设问题,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对于进一步动员行业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纺织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和谐企业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品牌文化也是企业文化的一个产品表现。质量、创新、快速反应、社会责任是品牌社会生产的四种价值观的表现,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品牌文化价值观的基本体系。质量是品牌文化的生命,创新是品牌文化的灵魂,快速反应是品牌文化的活力所在,社会责任是品牌文化的道德准则。文化成就品牌。企业的生命力和品牌的生命力有一个文化生态问题,主要包括品牌文化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是品牌文化的核心部分,创新精神是品牌生产力的动力要素,人文精神体现为人的追求、人的审美取向。
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慧兰: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两年来,面对纺织生产经营十分困难的复杂形势,中纺政研会坚持围绕纺织发展大局,服务纺织发展大局的工作定位,与全行业一起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大政方针和《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动加快转变纺织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转型。
我们必需充分认清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明确新任务、新目标。围绕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纺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政研会的工作方向;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以培育发展创新文化与和谐文化为重点,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不断加强政研会的工作力度和自身建设,增强为行业发展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