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总结和表彰2009年~2010年在纺织行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信得过班组、优秀企业、卓越领导者、优秀推进者,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近日在山东青岛举行“2010年全国纺织行业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代表大会。”
在现场,共有64个QC小组进行了成果发布。通过专家评点、现场打分和企业综合情况的考察,最后对参与成果评选的棉、麻、毛、丝、化纤、印染等12类纺织企业QC小组进行了评选。
“评选全国纺织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一个证书、一块奖牌、一项政绩那么简单,要通过此项工作提升企业乃至于整个行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企业的管理者要从更高层面来理解质量管理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东辉在会上强调。
QC创造了2.29亿元经济效益
据记者了解,2010年在全行业面临不少困境的情况下,不少企业仍然坚持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今年共有64家企业被各地区推荐到行业协会,同比增幅为18.52%。在上报的棉、麻、毛、丝、化纤等十二类纺织企业中,有棉纺企业21家,毛纺企业5家,麻纺企业2家,丝绸企业5家,化纤企业11家,产业用企业4家,印染企业4家,色织企业2家,家纺企业2家,服装企业2家,纺织机械企业6家。
“今年参评企业在QC小组活动方面投入的经费合计达到1039万元,同比增加近420万元,增幅达到67.85%。投入资金的大幅度增加,充分说明企业领导者对QC小组活动的重视程度在逐步提升。”杨东辉指出,随着企业投入的增加,今年QC小组的注册个数、取得成果的小组个数、参加小组活动人数、小组活动创造可计算的经济价值等指标比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小组注册个数为1901个,同比增加302个,增幅为18.88%。取得成果的小组个数为1532个,同比增加119个,增幅为8.42%。参加小组活的人数为2.82万人,同比增加0.12万人,增幅为4.45%。小组活动创造可计算的经济价值为2.29亿元,同比增加0.23亿元,增幅为11.16%。
“地区差异大以及国企参评占比小是本次评比的一大特点。”山东某参会代表介绍。
今年有18个省市地区参评,参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参评省份仍然较少。在东部沿海地区中,又以浙江和山东两省最为突出。其中,浙江省参评企业为17家,占到参评企业总数的26.56%。参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1家、私营企业1家、股份有限公司4家、有限责任公司4家、中外合资企业4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家。山东省参评企业为13家,占到参评企业总数的20.31%。其他省份参评企业相对较少,多则4-5家,少则1-2家。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很小。参评企业中国有企业只有12家、有限责任公司19家、股份有限公司22家、私营企业2家、中外合资企业5家、港澳台投资企业3家。国有企业仅占18.75%,而有限责任公司占29.68%,股份有限公司达34.37%。
质量建设要处理“五个关系”
杨东辉会长在总结时提出,质量建设工作要正确处理五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提升质量VS品牌建设。“拥有知名的品牌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前提是企业拥有质量过硬的产品。”他指出,加强质量管理是提升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质量是产品的基石,质量优异的产品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能形成和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企业应当真正认识到,在质量提升中铸造成功品牌,是加强品牌建设必然和正确的选择,也是加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必由之路。
第二,提升质量VS降低成本。“在处理提升质量与降低成本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时,首先要考虑质量,否则将要付出更大的成本。”他认为,扩大生产规模、适度降低成本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降低成本不能以降低产品质量和损害消费者利益为条件,“杀鸡取卵”的方式要坚决制止,不论企业发展到何等生产规模,生产技术处于何种领先位置,在处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时,必须坚持质量第一。
第三,提升质量VS发展速度、扩大规模。杨东辉指出,在社会化、工业化的生产条件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就越发显得突出。如果质量管理工作做的不到位,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不是一两件,而是成批量的,这将给企业和消费者都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不能颠倒质量、效率、规模的发展顺序,不能放松对产品质量的监测,更不能以提升效率和扩大规模作为牺牲产品质量借口。“质量管理方法的提升速度要与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提升的速度相匹配,否则就要出现管理失控。因此企业要遵循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原则,要做到‘先好后快再大’。盲目的扩张,必将隐患重重。”
第四,提升质量VS提高员工素质。“企业的发展是依靠员工的成长以及工作团队素质的提高做支撑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员工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时员工的素质也要不断提升,员工素质要与企业发展相匹配。企业发展要以优质的人力资源作为保障,培养人才也要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企业领导要舍得在这方面多投入,要像重视经济效益一样重视员工队伍的建设。”他说。
第五,提升质量VS履行社会责任。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的报考中指出:“企业家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温总理深刻阐述了企业家的品德与社会道德的关系,产品质量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的舵手,应该按照SA8000社会责任和ISO26000企业社会责任等标准,承担起质量责任主体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直接体现。
创新:质量管理的基本思路
纺织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行业,也是关系到国际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可以说我国的纺织行业为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是全世界人民穿衣的保障。但是时至今日“生产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仍然是我国纺织行业的现状。如何才能改变现状?唯有不断的创新。
“评比中所设立的奖项就是要表彰那些在生产中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具有创新性的企业和班组和个人。”杨会长认为,创新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技术创新,二是管理方法创新。只有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研究新技术,在企业管理中不断摸索新方法,才能实现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在创新的过程中,企业要在认真总结和传承我国纺织行业质量管理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凝聚各方的力量和智慧,搭建起产、学、研相结合的纺织行业质量管理交流平台,进一步完善我国纺织行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推进机制,调动起专家、学者、企业质量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今年申报的102个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中,现场型为24个、管理型3个、攻关型64个、创新型11个。攻关型小组占申报小组总数的62.75%,同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创新型小组占总数的10.78%,同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这说明,今年的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今后还要不断加强创新工作的开展,创新小组的数量在申报总数种的比例还要不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