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价上涨就像传染病毒一般,首先波及织布业,然后向印染、服装及辅料制造业传导。事实上,上半年由于原料库存尚充足,棉花涨价似乎并未反映在春装和夏装上,直到秋装上市,“棉花涨价症候群”现象才开始充分体现。
面对棉价上涨,品牌服装企业是否也会随之而涨,我们听到两种声音:涨和不涨。
持上涨观点者认为:经销商和零售商理所当然地想把增加的支出转嫁给消费者。如运动服装品牌“李宁”在6月份曾宣布,第四季度的服装产品零售价提高17.9%。
在采访相关企业时,持涨和暂时观望不涨者各有支持者。
“今年服装涨价主要还是受棉花等原材料上涨的影响。”说到涨价二字,重庆某西服品牌的总经理很头痛。他表示,现在的原材料成本同比上涨了20%,甚至更多。
幸运路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加明对涨价毫不讳言:“凯宾科特品牌是一个皮装品牌,现在也提价了,提了20%左右。因为我们的皮衣定位在中高档,消费人群对于提价普遍接受。”
韩加明表示,虽然棉价提价对皮衣皮草影响不是很大,但是皮草皮衣的原材料价格也上涨了,仅皮革价格就上涨了30%。
持不涨价观点品牌企业的论点在于,服装品牌价格的制定是个综合因素,不会因为某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北京大华天坛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焱在谈到服装价格时说:“棉花上涨,我们内销品牌并没有跟着上涨。外销的价格很透明,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等,都会随着市场变化而改变,因此对于最终产品价格的上涨,客户是可以接受的。内销部分定价由于考虑的因素比较复杂,而且相对利润空间更大,因此我们现在并未因为棉花价格的上涨而提价。”
赵焱还谈到:“很多品牌选择企业自己消化成本上涨因素,因为大众消费品的价格需要大众能够接受。品牌不希望因提价流失消费者。因此,我们选择牺牲些利润,让利消费者,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相对固定的消费群。”
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很多品牌对于产品价格采取的是谨慎态度。
派克兰帝副总裁吕智勇表示,派克兰帝没有因为棉价上涨而考虑涨价。“我们不会把成本上涨因素直接转嫁给消费者。”
“遵循自己的规律成为派克兰帝应对棉价上涨的措施,派克兰帝会关注市场情况,根据市场情况和自己的成长规律来确定自己的价格体系,不会因为某一因素的变化而贸然调整产品价格。因此这次棉价上涨我们选择自己消化。”吕智勇如此说道,但他并不否认服装价格正呈逐年上升趋势。
对于棉价上涨对服装企业的影响,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涨势过快地传导到服装产品价格上,将使棉产品需求受到抑制。为规避成本大幅度提升,今年秋冬季服装面料的构成可能会有较大调整。服装企业可能会降低棉装的比例,扩大涤纶、水洗等服装面料的投入;或在棉服中降低棉的含量,添加更多的黏胶、化纤、聚酯纤维等成分;在采购环节将会更加精挑细选,选择性价比更合适的面辅料。
就在国内服装出现上涨潮时,中高档服装产地欧洲的服装价格却因为汇率的下跌有了下调空间。目前的秋冬欧洲服装其实已经有部分品牌开始悄然下调价格,有的降幅达到了10%,但大部分进口服装的价格还是维持不变或略有上调。
进口品牌价格和国内品牌价格的变化会否导致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降低?这也需要国内各服装品牌仔细思考,认真考察市场的变化。
总之,服装价格涨或不涨,最终是市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