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人而言,30年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时间。“30而立”无论是对于人,对于企业,抑或是对于一座城市,都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
国内最先起步的那批服装企业,现在正步入“而立之年”。应该说,中国服装企业用30年的时间走过了国外品牌用了上百年才走完的路,现在他们需要思索的是,如何将事业做成百年企业、百年品牌。
其实,企业的发展历程也可以分为创业空想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以及衰老期。就目前中国服装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还介于青春期与盛年期之间。这是一个关键的时期,企业有可能由此走向百年,甚至更久;但也有可能“壮志未酬身先死”。
竞争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做不同的事情;一种是用不同的方式做同样的事情。服装属于后者,而事实上大多数竞争都属于这一领域,这更加考验企业的智慧。
如果说过去的30年,中国服装企业的高速发展凭借的是“勇者胜”,那么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中,更多凭借的是“智者胜”。
和人一样,企业也是有情商与智商的,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是智慧型企业。
企业智慧看的是短板,就是人们常说的木桶理论。前段时间,我的公司要订制一个试衣间,叫了两家专业公司前来洽谈。一家在当地算是有些名气的公司,他们的设计人员过来后,就是按部就班地实地测量、报价;另一家公司没什么名气,但他们的设计人员过来之后,在测量的同时,还会主动与我们沟通,提出了一些不错的想法和建议。比较之后,我们自然选择了后者。应该说,这种企业就非常“智慧”,他懂得凭借什么去和比自己强的对手竞争。
在过去发展的道路中,中国服装企业走的是工业化发展模式,快速的形成了规模化生产;现在是市场化时代,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复杂。在我接触的一些早期发展起来的企业中,他们有些没有很好地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比如一些企业依旧将质量当做唯一的竞争力。
当然,质量的确很重要,但不是现代消费者的唯一诉求。凭借质量,虽然国际大牌都可以是“中国制造”,但我们自己却永远卖不出它的价格。现在,竞争的聚焦点已经开始转移,企业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使用价值需求的同时,更多是要体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满足他们多样的心理消费需求。
中国服装企业从创业期逐步走向了规范化管理期,下一步要走向精细化管理期。对于走过30年的中国品牌服装,我认为,“内圣外王”这四个字值得他们去思索。只有真正练好内功,才能够更好的走向下一个30年,走向百年。
在这期间,有两个环节也非常关键:一个是企业家的远见;另一个是职业化团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