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 公告通知 | 配额查询 | 招标专栏 | 配额行情 | 清关情况 | 配额快讯 | 配额分析 | 配额调剂 | 签证情况
 你现在的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李光斗:将制造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是服企面对世界竞争的必然选择

发表时间:2010年11月29日    作者:李光斗

  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并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EMBA品牌学特聘教授,被评为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风云人物。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走的是一条“制造业输出”发展模式。每年消耗大量的能源,为世界提供廉价的商品,给自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却并未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反而得了个“中国制造”的称号,一直也没能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优势。

  而今这种发展模式已到了难以为继、不得不变的地步。中国商品低廉的价格优势越来越微弱。国内的消费者对国内品牌尚且不信任,更遑论世界消费者。当中国品牌完全失掉价格优势的时候,如果还没有积累起品牌优势,中国品牌就只能面临淘汰。而品牌升级,是建立品牌优势的必经之路。

  品牌升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没有经过工业大革命的积淀,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力刚刚得到解放,就面临大工业时代的大量需求,因此发展出了“重量不重质”的作风。张瑞敏砸冰箱时,连门都关不上的冰箱,也都能卖出去。长时间以来,在中国,生产力一直在追赶市场需求。所以,没有发展出“精工业”。

  我们用了三十年的时间,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牺牲了制造业的声誉,终于补上了这一课。但我们也要历史地看待这个问题,这是中国发展必经的阶段,别国也曾经历过类似的阶段。当年德国也戴过“德国制造”的帽子。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明星开韩国车都不好意思出门”。然而,德国、韩国、日本都进步很快。我们也要抓紧时间。因为制造业的价格优势被消耗殆尽之前,我们并没有太多时间。

  值得欣慰的是,国内的很多企业都已经在进行这项工作。家电业的海尔、汽车业的吉利、比亚迪,都已经在摸索一条中国式的品牌升级之路。“咆哮着的狮子”米高梅宣布破产,面临重组,有消息称中国投资人有意入股。这显示出中国企业对品牌国际化的努力。

  但是,收购国际品牌,并不是成长为国际品牌的捷径,也不是中国品牌升级的出路。一方面,太多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收购容易,消化难”。另一方面,创造和创新才是品牌的灵魂。要想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品牌,还是要自己的品牌理念得到世界消费者的认可和拥护。从来没有一个国家,通过购买国际品牌,实现了品牌的国际化。索尼买下了米高梅,日本电影却并没有大放异彩。钱,并不能解决品牌的所有问题。

  品牌升级,首先是生产能力的升级。产品层面的满足是品牌建立的基础。其次是市场能力的升级。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唯有经验丰富的舵手,才能成功穿过危险,驾驭未来。最后是创新能力。不擅创新的企业,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走,无法建立品牌个性,自然也就无法建立独立的品牌文化和品牌理念,更不用说积累品牌优势,成为国际品牌了。

  市场的意义,在于一切皆有可能,不需论资排辈。只要你有创新,符合消费者的追求,你就有市场。比如,ipad,既不是手机,又不是电脑,属于一个“四不像”的品类,却以其独特性赢得粉丝无数。

  所以,即使中小企业,只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品牌,就有机会。松下刚进入美国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公司。华为发展全球业务时,也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公司。关键也看自己的品牌布局。

  对于中国的企业进行品牌升级,一方面可以像海尔、华为那样以优势品牌占领国际市场。这种策略是先在国内发展品牌优势,然后向国际市场延伸。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借助于中国的文化优势发展品牌优势。中国的茶叶、丝绸、美食都是享誉世界的产品。若以这些产品为主品牌,向其他品牌辐射,也是一种品牌升级的有效途径。

  三鹿集团,也曾是中国名牌,赫赫威名,无人不知。可是一场“三聚氰氨”的劫难,就垮掉了。而国外的品牌,也会遇到质量问题,甚至鸡蛋都发生过召回的事情。可是国外的品牌很少因为一次事故就破产的。为什么国外的品牌生命力比中国的顽强呢?为什么在鸡蛋都被召回的国度,民众对品牌仍然信任呢?

  这就是品牌的魔力。人们信任品牌,就像信任一个朋友,即使朋友有天做错了一件事,也不会就此绝交。而如果是向你推销商品的陌生人居然欺骗了你,你会不会想揍他?这其中朋友式的信赖,就来源于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点滴积累。

  品牌一方面可以给产品增加附加值和感知价值,使消费者愿意为它支付更多的钱,以对抗成本压力和竞争对手的价格战。另一方面可以与消费者建立可信赖的关系,保有稳定的忠诚客户。最后可以使自己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具有唯一性。

  因此,制造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进行品牌升级,是中国企业面对世界竞争的必然选择。

稿件来源:服装时报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作者  
·李光斗:解读B2B品牌服装的升位和重塑[2010-08-11] 
·李光斗:中国服装品牌正成为文化复兴的高地[2010-07-27] 
·李光斗:服企需把握好公益营销的“义利平衡”[2010-07-05] 
·李光斗:如何让消费者在“品牌崇拜”中加速“成瘾”值得服企思考[2010-05-31] 
·李光斗:丝芙兰在香港火速败退的启示[2010-05-31] 
·李光斗:植入式广告的生存法则[2010-05-13] 


相关资讯  
·殷强:做好“3+1”模式,推进AI在纺织行业生产领域的应用[2024-09-03] 
·梁鹏程:人工智能(AI)将成为影响展会行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2024-08-27] 
·崔荣荣:为时尚产业培养“三创”人才[2024-07-03] 
·陈大鹏:发展新质生产力 书写服装行业新篇[2024-07-02] 
·闻力生:服装制造企业和员工都要拥有AI Agent[2024-07-04] 
·俞建勇:推动科创“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有效增量”[2024-04-09] 
相关出处  
·各类别领先品牌优势渐弱——三季度全国服装销售数据分析[2010-11-26] 
·揭密纺织科技“十二五”的“50”与“110”(上)[2010-11-26] 
·从科技战走向品牌战——保暖内衣:迷局与前景[2010-11-26] 
·邵克勤:童装市场随着儿童人口日益增长将凸显刚性需求[2010-11-25] 
·马瑞:上市服企聘请明星担任独立董事绝非儿戏需慎重考虑[2010-11-22] 
·反思麦考林“抄袭门”:电子商务品牌为何屡屡“失德”[2010-11-22] 
 
·纺织品HS代码
·输欧盟纺配类别对照表
·输美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输欧盟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配.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织品首.
·06纺配招标公告公布 樊敏.
· 眼光放在本土上——奥特莱斯.
·商务部关于07年度输欧(美)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