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沪苏浙皖相关领导再次聚首上海,共商长三角发展大计。各省市的决策者一致认为,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为此,各地将协力组织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务实推进各个重点专题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全面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再上新台阶。
一个以上海、江苏、浙江组合而成的“长三角”地区,其占地面积仅是国土面积的2.1%,但它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在全国起着领头作用,长三角作为国内纺织服装业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已形成了多个服装服饰产业集聚地,如宁波和温州的男正装、常熟的羽绒服、杭州的女装、海宁的皮装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着极其重要影响。然而,当人们乐观地勾勒出“长三角”的纺织服装经济图谱,并试图让它成为中国其它地区纺织服装经济发展参考蓝本的时候,却发现这个“龙头”的动力有些许不足……
繁荣背后难逃发展瓶颈
在长三角纺织服装业创造巨大辉煌的同时,产业可持续发展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集群内和地区之间产业低水平同质化现象严重,引起了一定程度的过度竞争。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内相关企业缺乏健全的协调机制,暂时还没有达到成熟的产业集群所应具备的共同行动能力。就整个长三角地区而言,各个专业化分布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大部分由民营企业组成,绝大部分规模较小,经营机制灵活,只要发现新市场,就争相模仿与竞争。
而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在配套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产业链完整而不完善,产业线多元而不精;二是供应链管理和构成模式还有待探索。过去在环节方面还是相互独立分割的,应该把它变成一个平滑的管道。
对于为数众多的纺织服装中、小企业而言,可供采用的现有低成本技术已经普及化,而采用新技术的高成本不被接受。一般说来,大企业在技术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本土企业的过度竞争导致了严重的内耗,使得各大企业疲于应付价格战和资源争夺战,这样最终损害了产业整体的发展能力。
此外,纺织服装产品市场进入国际市场的壁垒进一步降低,集群中不断有企业加入到出口竞争中来,其中许多企业生产规模小、成本低,在竞争中不断压低价格,迫使整体出口价格下跌,这种过度竞争导致本地区面临全球性的纺织品贸易壁垒。而国际上针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快速增长,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愈演愈烈,贸易摩擦增多,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很多阻挠。
全面联动孕育新线路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地,而这里也最早感受到转型的压力和阵痛,也最先开始转型的思考和探索。近期,沪苏浙皖相关领导再次聚首上海,共商长三角发展大计。各省市的决策者一致认为,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为此,各地将协力组织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务实推进各个重点专题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全面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再上新台阶。
同时备受关注的我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区域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在今年6月公布。该规划的规划期为2009-2015年,展望到2020年,根据规划,长三角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一核九带”空间格局。“一核九带”即为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杭甬线、沿江、沿湾、沿海、沿宁湖杭线、沿湖、沿东陇海线、沿运河、沿温丽金衢线为发展带的空间格局。
“一尺不通、万丈闲置”。交通受阻不仅会使大量社会资源闲置,也会阻断整个长三角交通的一体化进程。因此近年来,苏浙两省深刻认识到了主动接轨大上海的重要性,“接轨上海”从口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浙江省、市两级都专门设立了“接轨办”,专门负责接轨上海的事务。杭州市接轨上海的高铁刚开通不久,上海直通江苏的地铁又将呼啸而至,这在过去似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如今它有望成为现实,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延伸段(花桥)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长三角将迎来“地铁跨省”时代……
这使得从长三角的核心地带上海、苏南、浙北出发,向西沿长江一线可以辐射整个中部和西部地区,使原本就具有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的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更具区位优势,长三角的纺织服装业呈现出高度地区专业化产业集群特征。
龙头舞动引领城市圈
在完善和提升各类城市功能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了“提升上海核心地位”,进一步强化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服务全国、联系亚太、面向世界的作用,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都市。
同时进一步提升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错位发展,扩大辐射半径,带动区域整体发展。而在2006年版本的区域规划中,上述5城被称为“副中心城市”,“表明城市地位明显提高”。同时,无论是核心区城市还是辐射区城市,均被赋予明确定位,“这些定位充分发挥了各个城市自身优势,各具特色、功能互补,有效避免了城市间的恶性竞争。”
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竞争力,应面向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必须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突破传统比较优势战略的某些束缚,实行竞争优势战略,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动力。
以上海为领头者,带动其他城市联动发展。以提升档次、打造品牌为重点,建成集研发、制造、展销、贸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纺织及服装设计制造中心。上海重点发展服装设计和贸易,苏州、无锡、南通、常州、杭州、宁波、湖州、温州重点发展服装及面料生产、研发、展销等,鼓励扬州、泰州、盐城、湖州、嘉兴、绍兴、金华等地发展现代纺织业,积极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促进传统纺织业向周边地区转移。向中西部进行产业转移和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对外投资,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