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 公告通知 | 配额查询 | 招标专栏 | 配额行情 | 清关情况 | 配额快讯 | 配额分析 | 配额调剂 | 签证情况
 你现在的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成本施压谨慎前行——CPI“破五”之际细品“中国纺企经管问卷调查”

发表时间:2010年12月14日    作者:严斐

  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1月份各项经济数据。其中,一直处于敏感上涨通道的CPI首次冲破5%,其绝对值再度创下年内新高。

  数据显示,我国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1月至11月CPI同比上涨3.2%。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1%,环比上涨1.4%;1月至11月PPI同比上涨5.5%。两项指数涨幅均有扩大,全年上行路径清晰可见。

  与此同时,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也将于12月20日启动年内第6次上调,央行或将连续加息的猜测不绝于耳。在原料成本持续高涨、投资成本不断放大的现实下,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企业家的真实心态,关系到行业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整体规划与布局。

  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今年组织的第二次“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虽然分析结果建立在101家样本企业的“以偏概全”,但其典型意义可资借鉴。

  景气状况——

  主要指标增速回升 成本施压用工紧缺

  从样本企业基本情况来看,本次调查涉及纺织工业各子行业。101家调查样本企业中,棉、化纤纺织企业最多,占24.2%;其次是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企业、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分别占12.1%、11.1%。从样本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52.5%、43.4%和4%。从样本企业地区分布上看,东部地区企业占79.8%,占绝大多数份额。

  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国内纺织企业利润快速增长,生产状况良好,但是成本压力颇大,劳动力资源较为紧缺,对企业下期的市场经营构成不小的压力。

  利润增长速度低于行业平均

  调查中,样本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增速回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53%,高于2009年底调查时的5.48%。本期利润同比增长21.55%,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增长13.85%,而2009年底调查时分别增长23.39%和3.03%,企业主营业务的经济效益明显回升。本期出口额同比增长3.8%,远高于2009年底调查时的-11%。

  除了职工人数外,样本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均显著低于纺织工业(规上)平均水平。73.5%的样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良好,25.5%的企业一般。

  订单基本良好售价多有上升

  样本企业基本维持正常生产,97.9的企业正常运转,2.1%的企业半停产。三资企业、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半停产情况较多。大多数企业产量同比增长或持平,2.1%的企业产量同比减少。

  本期产品订货情况良好,有69.5%的企业较多订货,也有29.5%的企业订货情况一般。国外订货情况较差,40%订货情况一般,16.3%的企业产品订货较少,化学纤维制造企业、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尤其差。

  样本企业销售价格上升比例为65.6%,尚有31.3%的企业售价持平,3.1%的企业售价下降,小型企业、三资企业、棉/化纤印染精加工企业、家用纺织品制造企业、产业用企业、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尤为显著。

  本期样本企业设备能力利用率小于90%的占34.8%,中型企业、小型企业、棉/化纤印染精加工企业、产业用企业尤其低。  

  半数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54.5%的样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有37.4%的企业持平,8.1%的企业减少,西部地区企业,中型企业、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棉/化纤纺织加工、棉/化纤印染精加工、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企业投资持平或减少的比例更大。

  人工成本消耗制造业元气

  样本企业职工人数同比增长2.39%,超过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平均水平。

  样本企业中超过半数企业的本期劳动力成本上涨10%~20%,上涨超过20%的企业占比高达28.3%,相对于今年1~3月,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明显加大。中部企业、大型企业、私营企业、棉/化纤印染精加工企业、化学纤维制造企业上涨压力更大。

  76.5%的企业劳动力资源紧缺,其中,45.9%的企业缺少10%以上,劳动力资源持平的企业占22.4%,只有1%的企业劳动力资源充裕。大型企业、私营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企业、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企业紧缺情况更为严重。

  原料采购燃料动力成本剧增

  25.5%的样本企业本期原材料采购成本上涨10%~20%,另有45.7%的企业上涨超过20%,原材料采购成本上涨压力很大。29%的样本企业本期燃料动力成本上涨10%~20%,另有8.6%的企业上涨超过20%,燃料动力成本上涨压力也颇大。

  信心状况——

  保守估计谨慎前行 乐观指数全面下滑

  家纺企业利润预期低于平均

  62.8%的样本企业预计全年利润同比增长,其中23.4%的企业预计增长40%以上;14.9%的样本企业预计全年利润同比下降,其中9.6%预计下降20%以上,22.3%的企业预计持平。

  中西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国有企业、化学纤维制造企业、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利润增长情况好于全体样本企业平均水平。家用纺织品制造企业利润增长情况则差于全体样本企业平均水平。

  综合生产经营预计不如本期

  对下期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预计不如本期,预计良好的占60.4%,预计一般的占34.4%,预计不佳的占5.2%(对本期的评价分别为74%、25%、1%)。

  对下期生产量的预计不如本期,预计良好的占59.4%,预计一般的占34.4%,预计不佳的占6.43%(对本期的评价分别为78.9%、18.9%、2.1%)。

  对下期产品订货的预计不如本期,预计良好的占47.4%,预计一般的占44.3%,预计不佳的占8.2%(对本期的评价分别为71%、28%、1.1%)。其中,对国外订货的预计也不如本期,预计良好的占40 %,预计一般的占42.5%,预计不佳的占17.5%(对本期的评价分别为44.3%、39.2%、16.5%)。

  对下期售价的预计不如本期,预计良好的占49.5%,预计一般的占45.2%,预计不佳的占5.4%(对本期的评价分别为66%、31.9%、2.1%)。

  设备利用率及投资基本持平

  对下期本企业设备能力利用率的预计基本持平,预计利用率小于80%的企业的占13.5%(本期为16.1%)。

  对下期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预计和本期基本持平,预计增加的占51%,预计持平的占40.8%,预计减少的占8.2%(本期分别为54.6%、37.1%、8.2%)。

  对行业总体运行持谨慎态度

  37.8%的样本企业认为当前纺织行业总体运行乐观,有45.9%的企业认为运行状况一般,还有16.3%的企业认为状况不乐观。

  认为10~12月国内外纺织市场比今年前期下降的比例超过预期增长的比例,分别为31.9%和21.3%,另有29.8%的企业认为将持平,17%的企业不能确定。

  对下期纺织行业总体运行状况的预期不如本期,预期乐观的企业比例降为27.8%,预期不乐观的比例则上升为26.8%,预期一般的比例为45.4%。

  对明年国内外纺织市场的预期不如本期,预期乐观的企业比例降为22%,预期一般、不乐观的比例分别提高到54.9%、23.1%。

  热点问题——利润增长缘于效率 

  产业升级守土有责 原料及能源成本上升最棘手

  样本企业认为原材料、能源成本上升是当前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53.1%),其他主要问题依次是缺乏劳动力(8.3%)、人工成本增加(8.3%)、汇率变化,人民币升值(6.3%)、市场环境差,遭不正当竞争(5.2%)。

  样本企业认为本期利润增长主要来源于生产成本控制、劳动生产率提高(50%、27.9%),其他依次是原料价格上涨,前期低价原料储备获利(8.1%)、产品销售价格上涨(5.8%)、财务费用率下降(4.7%)、非主营业务利润增长(3.5%)。

  呼吁支持产业转移专项政策

  样本企业在产业转移方面已经或即将采取的措施有:缩减自身生产能力,建立外包加工基地(40.8%的企业选择之,下同)、省(区)内转移生产能力(35.5%)、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中部地区(18.4%)、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西部地区(17.1%)、其他(17.1%)、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海外(7.9%)。

  对推进产业转移方面的政策措施建议主要有:出台支持产业转移的专项政策(66.3%)、对产业转移项目提供金融支持(57.3%)、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支持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老工业基地的产业转移(33.7%)、加强部门间、地区间的协调与信息服务(33.7%)、其他(5.6%)。

  用经济手段市场规律淘汰落后

  样本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已经和即将采取的措施有:用先进设备替代落后生产设备(64.4%)、用新技术对落后设备进行技术升级改造(63.3%)、直接关停并拆除落后生产设备(28.9%)、将落后生产能力转移到其它地区(6.7%)、其他(1.1%),另有23.3%的企业没有落后生产能力。

  对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措施的建议有:用资金奖励等经济手段,鼓励企业淘汰落后产能(62.2%)、依靠市场规律,自然淘汰落后产能(21.1%)、通过行业服务,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11.1%)、下达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用行政手段要求企业限期淘汰落后产能(5.6%)。

  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推广

  样本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已经和即将采取的措施有:加强技术改造,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89.6%)、调整结构,生产高附加值、低消耗产品(64.6%)、提高热、水资源回收利用率(32.3%)、加大污水治理投入,减少污水排放(30.2%)、控制生产规模,转移生产能力(6.3%)。

  对国家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措施的建议有: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推广新技术,提高企业技术水平(87.4%)、通过行业引导与服务,帮助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节能减排水平(68.4%)、制定并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节能、减排相关标准、规范(64.2%)、加强培训与宣传,提高企业对节能、减排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33.7%)、采取拉闸限电、土地或信贷控制等手段,促使企业达到节能、减排指标(2.1%)。

  政策诉求——

  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减轻税费负担最关键

  由于国际市场只能接受适度提价,出口价格过快上涨只能使我国企业失去国际市场,而且原材料价格暴涨,产业链和市场传导能力不强,对中下游企业的压力更大。企业经营者普遍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原料(棉花、厂丝等)价格的控制和指导,规范棉花销售渠道,打击人为操控价格现象,防止原材料和人工成本过快上涨。

  在调整市场结构方面,企业经营者建议加强对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以国内市场需求带动产业发展,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

  企业经营者希望保持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的相对稳定和延续性,避免出现大的政策波动。为稳定出口,希望保持出口退税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建议加大力度支持企业转型升级、产业转移和节能减排。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设备提升效率和品质,改善产品结构,优化员工队伍。鼓励产业链集成创新、产业链协调发展。

  建议对企业节能减排建立长效推进机制,切不可采取拉闸限电这种严重损害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做法。

  鉴于目前原料价格暴涨,国家又提出要增加国民收入,工资也有大幅度上涨的可能,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企业经营者建议国家从不同角度减轻企业负担,内容主要包括:纺织服装企业劳动力成本占比高,而企业工资部分不能抵扣减税,企业税负较高。因此建议根据行业实际特点制定不同标准的税收政策,降低纺织服装增值税税率,减轻企业税负负担;给予劳动密集型纺织企业用工方面的扶持政策,例如降低企业“五险一金”缴费比例,减轻企业用工成本提高和招工难的压力。

  企业设备更新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以保持产品和企业的连续性、稳定性。因此,淘汰落后产能,例如印染设备,有企业经营者建议将淘汰期限适当延长到2012年。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作者  
·背离初衷是最大的冒险——由第19届“真维斯杯”总决赛感悟应变之道[2010-11-17] 
·严斐:“创新”不应被纺服上市公司用来敬畏[2010-04-13] 
·严斐:“精打细算”是纺服企业经历低潮后被迫学会的生存技能[2010-02-02] 
·长效支撑弥补短暂释放——09《中国纺企经营者跟踪调查报告》聚焦内生动力[2010-01-26] 
·王天凯:纺企经营管理者问卷调查预示看后危机时期大势谋机遇[2010-01-26] 
·纺织专业媒体:最好的新闻总能预见历史[2010-01-05] 


相关资讯  
·全球最大纺织品集散地“中国轻纺城”门可罗雀 出口成交量锐减两三成[2012-07-08] 
·生存空间渐萎缩——服装业:订单零碎化下转型升级[2012-05-16] 
·生存空间渐萎缩——服装加工业:订单零碎化下转型升级[2012-05-10] 
·新兴市场抢单艰难——转型中的纺服业:内销市场能否成救命稻草[2012-04-06] 
·品牌之梦的起跑线——服装标准化:关键核心技术还不多[2012-03-27] 
·资金周转陷困局——融资难:压倒服企的最后一根稻草?[2012-03-27] 
相关出处  
·英国纺织企业面临困境 最快将于明年迎来复苏[2010-12-13] 
·毛毓琴:纺织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落实起来比较难[2010-12-13] 
·李椿和:全面落实纺织“十二五”规划应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点[2010-12-13] 
·吴永升:未来3-5年纺机业要围绕环保、节能、减排着力完成四个转变[2010-12-13] 
·陈义方:纺织专业媒体应加大对高新技术科普内容的推广普及[2010-12-13] 
·李百长:“十二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仍是纺织工业发展的重点[2010-12-13] 
 
·纺织品HS代码
·输欧盟纺配类别对照表
·输美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输欧盟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配.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织品首.
·06纺配招标公告公布 樊敏.
· 眼光放在本土上——奥特莱斯.
·商务部关于07年度输欧(美)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