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他们白天身着职业装,出入高档写字楼,有光鲜的职业和稳定收入;晚上和周末穿上休闲服,在人潮如织的街头摆摊售货,摇身一变成为地摊老板。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练摊”的行列,其中就不乏本来体面的白领。
尽管冬日寒风瑟瑟,还是抵挡不住泉州街头白领“练摊”族的热情。相比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开着私家车去“练摊”的白领“练摊”族,泉州的白领“练摊”族显得更加低调。他们来“练摊”是为什么呢?
练的不是摊是快乐
摊主:小青、小苹
摊龄:三个月
职业:贸易公司销售
对大多数白领来说,周末无外乎睡懒觉、运动、唱K、打牌、当网虫,小青和小苹以前的生活也是这样,在同学、朋友、同事陆续结婚后,可以找的人少了,周末似乎成了鸡肋。几个月前,闲聊中,小青说生活太无聊了,真想出去摆摊。没想到与小苹一拍即合。探路、筹备两个月后,她们正式开始“练摊”,卖饰品。
一张方凳子上叠一个货箱,饰品摆在上面,就是货柜了,再上一盏小台灯,一个镜子,一个收银包,她们设在文庙广场的摊虽小却五脏俱全。两个“美眉”都是85年出生,泉州本地人,漂亮、时尚,是饰品摊的活招牌。记者发现,她们并不叫卖,顾客询问才说话,也不像其他小摊贩见顾客挑什么都说好看,有时还会给顾客提出其他搭配意见;对于顾客的讲价要求,有时一口回绝,但如果聊得投缘,不赚钱也卖。
两人分别供职于两家贸易公司。白领摆摊的最大障碍是面子和胆子,比如这两位“就怕被公司的同事、老板遇上”。她们俩的公司虽然都没明令禁止“练摊”,但让老板知道心理会不舒服,会认为是不是工作太轻松了。
“练摊”虽然不用找店面、成本小、风险低,也相对自由,但却很辛苦,相比在办公室的优越条件,这种苦一般人吃不了。要考虑货品、地点、时间的选择,进货、分类、每天还要不停地介绍产品,夏天要防蚊子,冬天抗冷风。她们第一次摆摊经历十分惊险。当晚进货进到9点多,天下着雨,只能到中山中路的骑楼下找个地方摆,当刚谈成第一单生意,十分兴奋的时候,店面的营业员出来赶她们。她们换了个地方,刚谈成第二笔生意,城管就来了,吓得她们赶紧把东西胡乱塞进包里,提了就跑。“被人赶的滋味很不好,如果手续简单,又能合法经营就好了。”此前,她们参加过在有关部门主导的,在文化宫和青少年宫举行的创意市集,感觉就不错。可惜创意市集都是临时性的,她们希望城市里能有一块可供“跳蚤”们生存的合法市场。
尽管有时会觉得累,可一旦看到融入自己心血的商品被别人欣赏而买走,心情就马上愉悦起来。“卖一件小饰品,尽管才赚两三块钱,但心情就像吃了蜜一样甜。在公司上班,拿下一个大单赚的远比这个多得多,很奇怪,却没有“练摊”赚钱来得兴奋。”小青说,有时一个晚上站了几个小时,才赚二三十块, 但心里很满足,回去之后很好睡。
小青和小苹的摊子只有周末才会出来摆,每次三个小时左右,一个晚上收入多则四五十元,少则二三十元,她们觉得钱对她们来说不是最主要的。八小时之外的非主流生活所带来的草根的、简单的、充实的快乐,是工作中无法获得的,“我们‘练’的不是摊,是快乐!”
为开店创业热身
摊主:晶晶
摊龄:一年
职业:国企员工
晶晶的服装摊点设在东街钟楼附近,这里人流量很大,记者站了20分钟左右,询问的人前后来了十几批。大学读艺术专业的她,审美眼光独到,打扮时髦、精致,她会告诉你今夏流行的款式,会帮顾客搭配,不一会儿成交了好几单。
毕业四年来,她一直就职于我市某国企,月薪两千多元,工作不算累,时间很多,就是工资不高。“什么叫白领?就是白天上班的工资白领了。”晶晶戏称工资减去生活成本几近于零。她说去年家里给她买了辆车,以自己的工资,人和车只能养一个,想开店又担心没经验,一下子投进去,万一失败很容易血本无归。
安逸平稳的生活很容易让人失去斗志,正当晶晶觉得自己快被温水煮熟的时候,去年五一的广州之行,让她的创业热情再次被点燃。跟同学在广州逛夜市时发现,广州很多白领开着车出来“练摊”,“感觉一下子找到方向了,我可以先“练练摊”,积累些经验和资金”。
广州小商品批发市场很发达,晶晶在广州的同学可以帮她淘货、寄货,这样,她的小摊就摆起来了。
摆摊的时候,她会把车停好,从后备箱拉出一个大包,支上一个挂衣服的小铁架,熟练地把衣服一件件挂上去,晶晶熟练的行为与旁边职业摊贩并无两样,难以想像她白天在单位身穿职业装的样子。
晶晶说:“放下面子最重要。”刚起步时自己也很犹豫,因为如果被单位同事和熟人认出会很没面子。不过,事实证明,同学和朋友对“练摊”的态度比想象中宽容很多。很多人从她摊位前经过,都会十分惊讶,但在听完晶晶的解释之后,大家都很支持,“很多人还开玩笑说,改天也跟我出来‘练练’。”虽然有车,但晶晶并没开出来“练摊”,一来怕堵车,如果违停被贴了条,一天的摊就白摆了,二来觉得开车摆摊太高调了。
晶晶的生意一个晚上纯收入平均有50元,好的时候能赚一百多,但对她来说,更重要的是练习如何进货、销售,“无形中我更懂得理财了,比如我以前有不少不好的消费习惯,现在想想一晚上摆摊的成果一下子就花费掉了,很心疼,消费明显理性多了,这样节约下来的钱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练摊”收入还不错,但如果让晶晶丢掉白领身份,成为一个纯粹的摊贩,她却没这勇气。“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个基础”。摆摊流动性大,留不住回头客,利润也不高,因此晶晶觉得,等到时机成熟,还是要开店。
同许多摆摊的人一样,晶晶也希望“练摊”行为合法化。此前她做了很多功课。她了解到,目前外省市已在尝试一些新的管理模式,如广州市城管局正试点在黄埔、天河、荔湾、白云四区设临时摆卖点,引摊主入场经营,其中黄埔区已确定荔联街首先试点。新修订的《南京市市容管理条例》,放宽了对摆摊设点的限制,在不影响市容交通的前提下,方便群众生活,允许各类摊点在规定地段规定时间经营的人性化管理条款。当然,她更希望泉州能有一块管理正规地方作为夜市。
三类白领热衷练摊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白领“练摊”族正日益庞大,在市区中山路、钟楼、涂门街天桥、文庙、丰泽广场等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与普通小商贩不同,他们并非天天到岗,主要是天气好的周末和晚上,经营的内容也以衣服、包包、小饰品等为主,摊主和摊位都更具时尚感和诱惑力。
白领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练”起摊来也显得比较“专业”。记者了解到,不少摊主已在网上抱团,有自己的网站、组织,交流“练摊”经验、入货心得等,在福建地摊网的泉州板块上,不少人发帖交流经验、心得。
与一般小商贩区别最大的是,他们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做支撑,心态比较轻松。
记者发现,摆地摊的白领分为三类:第一种是想创业的人,希望通过这些事情积累经验;第二种人是为了弥补经济收入的窘状;第三种人仅仅是为了体验生活,锻炼胆量。同时,记者也发现,部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干部也加入了“练摊”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