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贸行业而言,出口退税政策向来备受关注。
近日有消息称,目前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加强对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限制,酝酿再次降低和取消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这些产品主要集中在“两高一资”领域,尤其是在“一资”上。
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财政部就上述问题已经初步形成了战略性报告。在此份报告中包括稀土等稀有金属,钢铁、石油、煤炭等黑色金属,镍、钼、钨等有色金属,太阳能多晶硅等原材料,以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领域都可能是取消出口退税的重点领域。
“政府不会采取一步到位的调整方式,多半会选择合适的时机,按照可控和渐进的原则,分步实施。”上述消息人士表示。
而这个所谓的“合适的时机”,大部分受访专家均表示,应该是今年春季广交会结束,即5月5日之后。
在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部研究员韩秀申看来,这是以出口退税政策为代表的刺激政策逐渐退出的开始。
剑指“两高一资”
“两高一资”再次成为调控重点。
据上述消息人士透露,正在研究中的降低出口退税率的种类仍以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为主,尤其是将重点放在资源性产品上面,而且很可能会涉及去年没有调整过的新种类的产品。
“比如橡胶、有色金属、钢材、建筑用材等,具体的商品还有待最终决定。税率具体调整的幅度还在讨论中,但是总体降低的幅度应该不会太大,钢材、建材、新材料、添加剂等类别中的个别品种降低会多一些。”上述人士称。
1月26日,一位接近商务部的人士向记者透露,调整时间点一定是在4月15日召开的春季广交会结束之后;而多半不会采取一步到位的调整方式。这样既保证政策稳定,又不会误伤出口企业。
实际上,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调整是我国近年来一贯的政策方向,今年再次传出,在很多企业看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早在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就曾出台措施调整和取消2831项商品出口退税,其中553项是“两高一资”产品;2010年7月15日起,取消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加工材料等406个税号的退税率。
金融危机以来,出口退税曾经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对于相当一部分企业来说,退税甚至超过公司利润的一半,很多企业完全依靠出口退税生存。2010年中国全年外贸取得34.7%的大幅增长下,已有了再次调整的财力基础。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也在稍早前表示,2010年下半年将会根据国家节能减排要求,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进行小范围的调整。
考验出口企业
正所谓,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再次调整出口退税,很多企业已经心里有数。
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总经理苏永民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我们产品平均出口退税率在8%左右,公司部分出口产品的利润才二三个百分点,如果退税取消,肯定有影响。加上近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汇率上升等不利因素,这些都迫使我们加大转型步伐,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结构。”
苏永民表示,公司近期已连续开专题会议,讨论应对现状,希望可以通过产业升级和扩大内销比例来应对退税调整。
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马世光认为,国内有色金属企业应该能够承受出口退税降低或取消的影响。因为协会一直在宣传、告诫企业,出口退税是不可持久的。
据了解,由于国内市场的持续高速增长,有色金属产品出口所占比例正在不断降低。比如,2010年的铝产品出口比例,已由2009年的15%降至9%,而铜产品的出口比例,则由9%降至5%。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将是长期性的,从长远来看也对中国的产业转型有帮助。而对“两高一资”产品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实际上是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一种财政补贴。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也认为,进一步节能减排必须依靠产业结构调整。而通过取消出口退税,可以提高“两高一资”产品生产企业的成本压力,促进企业转型和技术进步。
外贸调结构
在2010年外贸取得大幅增长的前提下,商务部更下定了今年调结构的决心。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连续7次上调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对部分产品实行最高达17%的出口退税率,基本实现零税收。
出口退税曾经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但政策本身也一直饱受争议,仅仅是应对危机时采取的暂时政策,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一定的负担。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出口退税7327亿元,比上年多退841亿元,增长13%。
更重要的是,亮丽的数据背后,我国外贸结构中附加值低而能源消耗高的产品依然占有相当数量,部分行业盲目扩大生产,以低价进入市场,靠数量赚取利润的老路子依然没有多大转变。
因此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降低或取消部分“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实际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经济手段增加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助于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何况,今年退税调整的重点放到了资源性产品中。
众所周知,去年以来,中国加大了对稀土合金出口的审查力度,并考虑颁布稀土合金出口配额。去年11月,商务部调整对稀有金属的出口政策,稀有金属出口配额将呈现逐年递减态势,递减幅度在2%—3%;2009年,中国对用于钢铁、铝和化工产品生产的铝土、焦炭、镁、锌等9种原材料进行出口限制。
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已经开始通过贸易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环保政策等一系列手段,对国内资源和能源进行系统性的控制和规划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