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1月通胀率低于预期,但今年全年CPI平均涨幅的预测,我从原先的4.4%上调到5%,并估计今年二季度的月度高点会达到6%。”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日前如此表示。
五大原因上调了CPI预期
马骏表示,全年CPI控制在4%以内有很大难度,为此他们近期也上调了全年CPI预期。其理由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第一,实体经济增长超预期,将进一步导致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上升,并加大通胀预期。在实体经济增长超预期的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货币环境过于宽松。
去年广义货币和贷款的同比增速接近20%,超出年初预定的17%的M2增长目标。今年,如果M2增长目标定在16%,对一个通胀压力已经很大的经济来说仍然是过快。
第二,一系列已经发生的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必然导致今后几个月消费品价格的上升。比如,去年棉花价格上升86%,今年的服装价格肯定会涨。
第三,租金的涨幅在房价大幅上涨之后经过6~12月的时滞就会开始加速。
事实上,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份我国CPI统计相关数据显示,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6.8%,涨幅远高于烟酒类、衣着类等其他商品(服务)价格,尤其是住房租金价格上涨7.1%,证实了去年底以来各地房租上涨明显的趋势。
第四,最近几个月以来,农产品批发价格继续快速上行,很快会传导到加工食品的价格。最近统计局报道了中国去年农业大丰收,表明农产品价格上升基本上不是供给面的问题,而相当程度上是(经济增长过快等因素导致的)成本推动和流动性过剩带来的对农产品的投资性需求拉动。所以,如果不把经济增速降下来和货币控制住,仅仅靠增加农产品供给是难以从根本上控制食品价格的。
第五,通胀预期本身可能导致货币流动速度的上升,从而加大通胀压力。
政策将面临两大选择
去年11月3日,美国已经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美元将呈继续走弱态势。
而国内农产品价格也将继续上涨,为此马骏认为,今年中国仍将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
而面对目前的通胀压力,马骏介绍,他们认为政策上将面临两个选择:第一,继续保持目前(事实上仍然过于宽松)的宏观政策,结果是短期内环比经济增速可以继续保持10%以上的速度,但中期来看通胀可能再次超预期,此后就可能不得不大幅紧缩货币政策、突然大砍投资项目、在更大范围实施价格控制。
第二,立即采取较大力度的调控措施,包括严格控制今后几个月的新增贷款和新开工项目,迅速提高利率(如每次50个基点),争取在一、两个季度之内将环比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到8%左右。这样才有可能将下半年的通胀控制在4%以内。换句话说,“要争取中期内稳定宏观经济,短期内必须要忍受一些调整的痛苦。”
最后,马骏强调,通胀目前已经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已不仅仅是预期的问题,反通胀应该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他政策目标(包括增长目标)应该有所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