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杉杉、美尔雅、雅戈尔等服装企业就先后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进入21世纪后,红豆、李宁、七匹狼、波司登、美特斯•邦威、希努尔、麦考林等一批服企更是先后登陆中国内地、香港甚至海外证券市场,借助资本市场之力续写企业发展的“未来”。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国内服装类上市公司的步伐正逐渐加快,数量亦呈快速增长之势。毕竟,IPO(首次公开募股)和资本市场再融资既是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也是进行资源整合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从一个体育明星到一家上市公司
1982年的第6届世界杯体操赛,年方19岁的李宁独得男子体操全部7项个人单项中的6枚金牌,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他也因此被誉为“体操王子”……之后他一路都是鲜花与掌声。但1988年的汉城奥运后,他的命运急转直下,由于比赛中的意外失误,李宁与金牌失之交臂,从此他不再是媒体的宠儿。
紧接着,李宁宣布退役,随后加入了当时知名度颇高的饮料品牌企业健力宝集团。几个月后,李宁向当时健力宝的掌舵人李经纬提出,想办一家体育服装厂。1990年,中新(家坡)合资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成立(当时有一家新加坡公司愿意出资),李宁出任总经理,而服装品牌就被命名为“李宁牌”。
随后,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与母公司健力宝脱离,李宁的公司与健力宝彻底划清了界限。原因在于,健力宝毕竟是国有企业,如果今后李宁的公司做大了,在产权上会牵扯不清,而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需要的绝对是产权清晰的企业。因为,产权不清造成的后果对企业来说很可能是毁灭性的。
2004年6月28日,李宁公司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上市,而此时的李宁公司已经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国产体育用品公司。开盘当日,较其2.15港元的首次公开募股价格上涨8%。李宁公司通过发行2.465亿股股票,募集了约5.3亿港元的资金。而首次公开募股面向散户投资者发行的部分获得132.2倍的认购,面向机构发行的部分获得11倍的认购。由于散户的需求强劲,面向散户发行的部分占总发行规模的比例由最初的10%扩大至50%。
上市之后,李宁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亦可以说是上市推动了公司的转型。
2004年,李宁公司正式向篮球领域挺进,开发出“飞甲”篮球鞋,并签约NBA球星达蒙•琼斯;
2007年,收购老牌乒乓球器材生产商“红双喜”;
2009年,继续向运动器材领域进军,推出了羽毛球拍系列;
2010年,李宁最夺人眼球的举动则是换标,告别了沿用多年旧LOGO,代之以通过体现李宁独创的体操交叉动作的新LOGO,其口号也由原来耳熟能详的“Anything Is Possible”变更为“Make The Change”。而在更换标识、口号的同时,李宁品牌则将目标消费群体聚焦在了“90后”的这一代人。
无利不上市
有业内人士分析,将来在行业中要打响的“战役”,或许不是“品牌战”,不是“价格战”,也不是“渠道战”,很可能是“资本战”。从目前已经在境内外上市的服企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它们在业务上大多以品牌营销和门店网络建设为重点,具有较大的销售规模,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几乎都已获得良好的品牌认知度和市场影响力,市场份额显著提高。
以国内休闲服领域内的“大佬”美特斯•邦威为例,它凭借多年发展起来的良好品牌形象和规模优势,已经为自己赢得了口碑颇佳的市场认知度。而该企业上市的实现对其在服装领域进一步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是显而易见。
2008年8月28日,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邦服饰”)在深交所登陆上市,首日开盘价为30元,比发行价格上涨51.82%。据当时的媒体报道,美邦服饰此次上市募集资金近14亿元,约80%用于拓展公司的营销网络,15%用于信息系统改进项目。公司董事长周成建当时表示,募集资金的投资项目在短期内难以完全产生效益,但随着营销网络和信息系统改进项目的效益逐渐产生,公司的整体赢利将会有所提升。
据申银万国分析,美邦服饰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52.18亿元,同比增长16.63%,利润总额6.33亿元,同比下降24.7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04亿元,同比增长2.84%。另外,公司2009年底终端门店数达到2863家,其中直营523家,加盟店2340家,净开门店165家,扩张速度为6%。
2010年美邦服饰的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和盈利分别为254194万元和4034万元,每股收益为0.04元;中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9%,其销售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渠道的持续扩张和可比同店的增长。从销售收入的渠道构成看,公司中期直营和加盟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3%和28%,直营占收入比重达52%,比重在进一步提升。东方证券分析认为,2009年直营店集中新开店是拉动美邦2010年上半年直营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而美邦服饰2010年10月28日发布的该年度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2010年第三季度实现收入23.1亿元,同比增长83.7%;实现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309.93%。而前三季度实现收入48.52亿元,同比增长57.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7.16%。
国信证券分析,第三季度美邦服饰加盟店新增约160家,达到2900余家;加盟收入同比增长53%,在收入占比中超过50%;直营店达到约600家,直营收入增幅近70%。该公司的渠道优势、设计优势和品牌策划能力将为公司未来业绩超预期提供强大动力。
不难看出,美邦服饰上市后,从其规模性指标、盈利性指标、成长性指标等,都可以窥见其发展情况。
事实上,企业上市除了在规模、盈利等方面会跟上市前有明显的区别之外,其他方面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利好。据普华永道资本市场服务组合伙人刘磊介绍,上市不仅能推动企业自身的改革,而且能够促使企业与国际接轨,比如,一些企业可能会考虑去美国等国家上市,而在这个过程中,正是企业考虑与国际接轨的良好时机。
另外,上市对企业的治理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上市公司是有一整套管理方法的企业,不是由一个老板或者一小部分人说了算。上市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呈现完全分离的状态,一些决策、问题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都要考虑公司小股东的利益和想法。因此,这对于公司的治理结构会有提升。”刘磊分析道。
同时,上市还能提升股东价值。“上市前的公司是一个私人公司,到底公司值多少钱是没有一个准确数字来衡量的。上市之后,除了能用准确的数字计算出一个企业的价值,股东的价值也会随之跟着体现。”
刘磊还表示,虽然上市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但是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评估。“在上市的过程中,要把企业历史上所有的事情,包括问题等全部拿出来进行重新审视,看其是否符合上市的要求。所以,上市也是对企业重新评估的一个过程。综合而言,上市对于企业品牌推广、形象提升以及业务推广的作用都不可小觑。”据刘磊的研究,目前在国内A股的服装企业,其上市后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等都有明显增加。
上市前的“温馨提示”
据了解,目前一批发展势头正旺的服企正在积极筹划上市。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现在该公司已经进入实操阶段。按照公司董事长吴健民的计划,公司未来可能将在国内中小板市场上市。此前在对吴健民的采访中,他表示从开始创业的第一天起,舒朗就已决心要进入资本市场。“等公司上市后,舒朗将转型为一个男女装兼容,多品牌、多市场组合的实体企业和资本市场结合的综合型企业,而非做单一的女装品牌,也不是做单一品牌系列化的品牌。”
普华永道资本市场服务组合伙人刘磊提醒,企业上市前,必须要清楚自身业务前景在何方,卖点在哪,自己企业在这个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如何,包括市场占有率、盈利水平等。
比如,当初七匹狼的《招股说明书》给自己的定位就是男士休闲服装,而且各类产品综合市场占有率在同类产品中均名列前茅;匹克强调自己在国内运动鞋以及篮球鞋方面的顶尖地位;361°的卖点在于它认为自己是中国增长最快的运动服饰之一,收益复合增长率超过100%;利郎则是“在由中国二线及二线以下城市组成主流品牌中名列首位”;波司登是羽绒界的一个龙头……
再以劲霸为例,作为夹克品类中的领军品牌,它对于上市亦目标明确。劲霸副总裁连进表示:“我认为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上市是必经之路,或者说只是一个早晚问题。但企业最终的上市绝不能为上市而上市,上市实际是把所有的资产资本化。”2007年,劲霸男装将总部从晋江迁往上海。同年底,公司名称改为劲霸男装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做准备。
从以上可以看出,每个服装企业上市前都非常强调并且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市场定位,而这也是企业上市后涉及后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刘磊表示,资本市场最终体现企业价值的是其股票的价格,所以资本市场非常喜欢把所有的东西都用数字表现出来。从各企业的《招股说明书》中也不难看出,企业营销网络的国内覆盖面、有多少间授权商铺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及。从产品层面来讲,一些企业也细化到了数字的地步,比如361°会专门提到有57名专业研发人员和47名设计师;在管理团队和企业文化方面,像李宁则强调有超过10年的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从业经验等等。
在与服装领域从业人士交流中,刘磊发现大家普遍很注重的一个指标是“成本和最后售价的比例”,而大家也都认为这个数值在7~8倍的时候比较好。“但是如果这个数值在3~4倍,企业可能就会出问题,很难会有一个较高的毛利润。因此,企业要知道你的资产素质(比如整个资产的周转速度等)、客户素质(比如产品定位的客户群其购买力是否丰厚等)各方面是否能为企业带来好的价值回报。”
值得一提的是,从上市地点来看,目前国内服装企业的选择主要有三个,即国内A股市场、香港市场以及美国纳斯达克(麦考林于2009年10月登陆该证券市场)。但是,这并不是说排除了服装企业将来在其他境外市场上市的可能。刘磊提到,有些市场虽然上市比较容易、时间会易于把握、监管的力度不强,但问题在于有可能募集回来的资金也不高;同时,这个市场具有的融资以及再融资能力,它在整个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是否对投资者有身份限制,市场监管环境等问题,企业也应该对这些因素进行通盘考虑。
另外,刘磊还表示,上市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很多时候要与上市地点统一考虑。在选择上市时机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宏观经济环境、企业上市的准备情况、什么时候需要动用上市募集的资金、自身企业上市时是否有其他夺人眼球的企业上市以及一些重大节假日的影响。
专家视线:上市不是唯一标准
近两三年,很多服装企业都热衷于上市。在著名时尚产业经济研究专家李凯洛看来,企业通过上市可以获得的好处显而易见:融到资金,实现快速、大规模的发展,这对于那些同质类产品企业尤其有效,比如体育用品行业和休闲装行业。
此外,国内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较严格,这不但有利于企业规范运作,同时在公众中有较大的影响力,有着巨大的广告效应。就拿报喜鸟来说,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曾表示,上市后让品牌知名度迅速提高,目前国内拥有上亿股民,股票上市后,每天有大量股民关注着公司的股票,宣传效果比在央视打广告还要好。据了解,报喜鸟上市后,各地的代理商纷纷反映,提起报喜鸟,消费者都会与上市公司联系在一起,知名度得到迅速提高。而且上市之后,公司在对外交往中也感觉到明显的便利。如在购买、选择店面、采购原材料等方面,都处于更多的优势。谈判对象与合作伙伴,都觉得上市公司诚信度更高。
尽管上市有着诸多利好,但UTA时尚管理集团总裁杨大筠认为,上市是把双刃剑,并非评价服装企业的唯一标准。比如,对于做个性化的品牌而言,上市的意义并不大,比如例外、玛丝菲尔或是具有原创性质的女装品牌。
具有原创意义的高级女装品牌,并不是靠上市资金或者是获得支持就能做得多好,它们更多的是通过在消费者中形成一种偏好和认知后,再做品牌延伸,比如延伸到香水和化妆品。我们了解的瓦伦蒂诺就是遵循了这样的发展道路。所以说,上市对于个性化和高端品牌的影响本身不是特别大。
但对于大众化的品牌来说,特别是需要量产和规模化的企业来说,其影响则是特别巨大的。通过融资,这类企业能在终端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这是好处,但也有坏处,企业上市不是一次性融资,会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不断融资,在这个过程中就会稀释自己的权益。
也就是说,外围的股东进来的越多,原始控股人掌握的控股比例就越少。福特公司家族的人在福特公司拥有的不是最大的股份;香奈儿本人也没有拥有香奈儿最大的股份;再比如佐丹奴,在不断稀释的过程中,其创始人对于这个品牌的控制力越来越弱,需要尊重投资商的意见,但投资商本身对服装行业并不关注,他们只关注利益回报。什么是回报?就是每个季度、甚至是每年的利润要达到最高。
做时尚这一行,品牌做到一定年龄的时候,会跟人一样老化、体力衰退,这时就需要动手术,需要进行修补,需要重塑形象,这样品牌才能走下去。这也意味着需要两到三个月或者是两到三个季度,甚至是一两年的时间进行品牌转型。但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董事会和投资商肯定不希望看到这个结果,他们希望看到业绩每年按照一定的百分比增长。如果一个人提出马上增长的计划,一个人提出来要亏损两年后再增长的计划,投资商肯定选择会选择前者,而这样品牌也有可能从一个优秀品牌最终沦为一个被消费者唾弃的品牌。
所以,服企上市是把双刃剑,需要因地制宜,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