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前往上海参加第八届丙烯腈与腈纶论坛的代表,脸上都是挂着笑容的。腈纶行业去年交出了不错的答卷,今年一季度同样赢得开门红,而且,多数代表认为这种良好形势能够维持到年底。
腈纶企业的良好感觉,与近段时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密切相关。腈纶的主要原料丙烯腈,目前外盘价格已涨至2400美元/吨以上,国内现货价格已达21500元/吨,腈纶价格因此出现一定程度的跟涨。同时,下游需求较为活跃,腈纶厂家产销情况良好。
原料自给能力较强
2010年,国际丙烯腈需求领域出现了一个重大变化,就是ABS/SAN首次超过腈纶,成为丙烯腈的第一大应用领域。
对于这一轮典型的成本推动型行情,要判断后市走向,就要看推高原料价格的因素是否继续存在。
与会人士分析认为,导致前期丙烯腈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一是通胀背景下国际原油价格的推动,丙烯腈与原油价格的相关系数非常高,近期走势也很一致;二是强劲需求的拉动,在丙烯腈下游衍生物中,占据很大比例的ABS/SAN、丙烯酰胺等领域已经并且还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基于这几点,丙烯腈对腈纶价格的推涨作用后期似乎还会存在。但是,腈纶企业是否能够继续分享原料涨价带来的利润,还要打一个问号。
来自PCI丙烯腈公司的执行董事Simon Garmston在会上分析了全球丙烯腈的供需情况,得出的结论是未来几年全球供需基本保持平衡,但腈纶在丙烯腈上的议价权越来越弱。多样化的丙烯腈需求领域让Simon Garmston感叹“判断走势越来越复杂”。
2010年,国际丙烯腈需求领域出现了一个重大变化,就是ABS/SAN首次超过腈纶,成为丙烯腈的第一大应用领域,并且未来几年产能扩张强劲,所占份额还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此外,持续增长的丙烯酰胺、丁腈共聚物等市场,也在进一步“瓜分”腈纶的原料。可以预见,腈纶对丙烯腈的影响力将逐渐降低。
好在国内的腈纶厂家,多属于中石油、中石化旗下,或紧邻丙烯腈大型生产基地,原料自给能力较强,短期内冲击并不明显。而在全球丙烯腈供应偏紧的同时,国内丙烯腈新建、扩建产能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目前已证实的新增产能就有近30万吨。
最大难题是扩大需求
近年来世界腈纶产业萎缩的根本原因在于需求的逐步萎缩。但与之相矛盾的,是国内每年从日本、美国等国家进口大量的腈纶产品。
可以说,未来几年摆在腈纶行业的最大难题,还是扩大需求。
总结近年来世界腈纶产业萎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需求的逐步萎缩。自2004年开始,全球腈纶需求逐渐下降,2008年陡然降至180万吨附近,产能利用率一度降至70%左右。此后需求虽然出现了小幅增长,但业内人士认为将长期稳定在200万吨左右。国内腈纶需求量同样在2008年降至最低的70多万吨,此后接近90万吨,并很有可能长期稳定或继续低于这一水平。以2010年的国内化纤生产规模计算,腈纶占合纤的比例不足5%。
在化纤其他品种产量、需求同时出现快速增长的时候,腈纶需求为何不断萎缩?中国化纤协会秘书长郑俊林在会上给出了解释。他认为,丙烯腈应用领域发生改变及需求量大增,使原料价格长期在高位运行,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高昂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腈纶产品性价比,使之难以与涤纶相抗衡,众多应用领域逐渐被涤纶所替代;同时,受各方面因素制约,腈纶行业的技术进步较为缓慢,没有像聚酯涤纶那样对行业产生重大促进作用的新工艺技术出现,影响了生产效率、产品品质的提升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此外,行业内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力量较为薄弱。
然而,与需求萎缩相矛盾的,是国内每年从日本、美国等国家进口大量的腈纶产品。以2010年为例,我国腈纶产量约为67万吨,进口量就达到19.64万吨,比2009年增加进口1.64万吨,腈纶自给率由2009年的79.5%降至77%。到目前为止,腈纶是化纤几大品种中唯一没有实现净出口的产品。与会人士分析认为,造成这种不正常局面的原因,正是在多重因素的叠加作用下,企业研发动力不足,技术进步缓慢,产品难以适应需求变化。
扁平腈纶引发热议
日本企业算账的确精明,就是要将扁平纤维价格定在让国内企业两难的境地。
作为腈纶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人造毛皮行业此次有不少企业参会,他们多数来自“中国毛绒名城”慈溪。在原料价格快速上涨的情况下,他们希望到会上了解后市行情,但更重要的是想看看国内产品研发到了何种程度,能不能生产出替代进口的产品,让他们不再忍受原料之苦。
慈溪人造毛皮协会副会长胡国良代表慈溪多家毛绒企业,在会上疾呼腈纶企业加大扁平纤维的研发与生产力度。据他介绍,扁平腈纶是高档毛绒产品的主要原料,在慈溪地区需求量很大。但是,国内扁平纤维品种单一,部分高档品质量达不到技术要求,极大部分依靠日本进口,出现了日本化纤引领我国毛绒行业走向高档化的不正常现象。由于供需矛盾突出,自日本进口的扁平腈纶价格,从2010年初一路上涨至目前的3.3万元/吨,部分产品甚至达到4万元/吨的高位,涨幅达44%~75%。国内腈纶短纤与日本扁平腈纶的差价如今已接近8000元/吨。
生产扁平腈纶的技术真就如此之难,以至于国内企业只能在丰厚的利润面前扼腕叹息?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一些代表告诉记者,部分高档扁平腈纶存在技术问题是事实,但整体而言,国内多家企业几年前就已具备量产扁平腈纶的条件。问题在于,国内对扁平纤维的需求总量虽然不小,但下游企业过于分散,成百上千家毛绒企业,每家平均需求量只有几百吨。对于一个产能几万吨的腈纶企业而言,一条线用来生产扁平腈纶,下游买家就得找10多家。当然,贸易商、代理商可以解决客户分散问题,但多一道环节,利润就摊薄许多了。更何况,达不到规模化生产,加工成本就上去了。
“我们仔细核算过,在目前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如果重新调整生产线生产扁平腈纶,盈亏平衡点也接近日本进口产品的价格了,根本没有利润可图。”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与其这样,还不如生产常规腈纶,毕竟常规产品目前的加工区间、销量都还不错。
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企业算账的确精明,就是要将扁平纤维价格定在让国内企业两难的境地。
产品开发是重要突破口
曾经在毛毯领域溃不成军的腈纶产品目前又有收复失地之势,而满足更多领域需求的腈纶产品正在出现。
产或不产,委实矛盾。但这种非技术垄断的局面注定不能长久。会上,大庆石化腈纶厂等在扁平腈纶方面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已经表示将增加产量,并且正在优化提高3D扁平纤维的质量,产品预计明年进入市场。其他企业也在进行市场调研,如果扁平腈纶需求持续旺盛,他们将会通过设备改进等方式增加产量,满足需求。可以预见,那时进口腈纶的价格会下跌一个相当的幅度。
在需求萎缩的表面下,人们仍然能够看到一些扩大需求的迹象。一方面,遭遇涤纶的巨大冲击,曾经在毛毯领域溃不成军的腈纶产品,目前又有收复失地之势。另一方面,满足更多领域需求的腈纶产品正在出现。
本届论坛上,来自葡萄牙FISIPE公司的代表Paulo Pernes Mota,阐述了公司利用腈纶生产碳纤维原丝的愿景。该公司将重点从增加腈纶产品附加值,减少丙烯腈在腈纶原料中的比重两方面开展新项目。目前公司拥有碳纤维原丝与聚丙烯腈基氧化纤维原丝产能4000吨/年,计划1年内翻番。到2015年,特种民用腈纶与产业用腈纶将创造公司79%的利润。
国内企业中,大庆石化腈纶厂在优化扁平纤维的同时,又开发了植物蛋白纤维、高保暖纤维;上海石化腈纶厂的原液着色腈纶已具备多色谱批量生产能力,今后将进一步拓展在产业用领域的应用比例;齐鲁腈纶厂开发了仿羊绒产品,正在向下游推广……大庆石化腈纶厂研发中心主任董旭东指出,腈纶新品种开发还将继续向多性能合成、多功能复合方向发展,向产业用领域延伸。
毋庸置疑,开发更多更好的、其他纤维无法替代的新产品,无疑是腈纶行业扩大需求的重要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