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问题的日趋严峻,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服装制造业而言,意味着生产模式调整升级的不可避免。
尤其是对于中小服企,过去的一年中,运营成本的大幅提升,使其在面对人工成本上涨、工人流动性过大带来的生产稳定性的问题上,已显得越发难以应付。
根据本报于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纺织服装界代表委员的调查,有近一半的代表委员表示,用工荒是其2011年最为担心的“外部阻碍”之一。接受本报调查的21位全国代表委员都为纺织服装业企业家,其领导的企业很多都为上市公司,规模较大。
与此同时,也对全国28家中小服企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结果显示,中小服企对用工荒的担忧,远超过大型服企,近70%的受调查企业表示,用工问题将成为其2011年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这或许将是产业发展的转折点,今年春节以来,当为数众多的大型服企都普遍面临招工难问题时,当工人每月工资上涨至3000元的水平时,对于中小服企而言,人口红利的逐渐散失显现了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紧迫。有观点表示,主动适应并调整的服企将获得先人一步的经营优势,而那些被动去接受眼下用工现实的服企,将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科技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对于用工成本的上涨态势,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服装制造业显得办法不多,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用工荒现象的日趋严峻。招不到人或许是眼下产业谈论最多的话题。
而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从源头来解决——提高廉价劳动力的供给目前已显得不切实际。那么,还有哪些解决方案是我们过去不曾探寻,或者说值得我们去尝试的呢?
来自上游装备制造业的最新信息,或许能提供另一种思路。目前,市场中出现了众多廉价的高科技服装制造设备,比如绘图系列、激光系列的生产设备,其智能性、稳定性等功能方面的提升,以及规模化生产后的成本降低,在眼下的用工环境中,其性价比正得到凸显。简单地说,这些生产设备层面的革新,已能极大地提升服装劳动生产率,减少工人的使用量,并降低服装生产的成本。
北京平安华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平向本报记者描述了眼下服装上游产业的最新变化。
“以服装生产的剪纸板工种为例,一个200人规模的服装厂里,需要2个这样的工人,在沿海地区,以每个工人3500元的用工成本计算,企业每年需要花费98000元的用工成本,而如果从全国来看,一个剪纸板工人综合成本支出大约为每月平均2500元,算下来,这家200人规模的服装厂为这个工种需要支出60000元的用工成本。”何平表示,“现在,服装企业有更好的选择,通过设备更新完全可以消化用工成本上涨。比如,我们公司提供的切绘一体机产品,便能完全胜任这2个工人的日常工作。同时,这款产品总价才3万元一台,以使用寿命5年来算,2个工人半年的工资就能收回机器成本。这意味着,机器剩余的四年半使用寿命,服装厂相当于免费使用。”
何平表示:“这将解决服装企业多少事,在目前用工环境下,工人流动率这么高,服装厂老板将会多省心。如果不进行设备升级,服装厂为这个工种在5年内要换多少人,进行多少次招聘。”
“丝绸之路”样本
在何平看来,服装产业在中国是永不落幕、可长久发展的产业。因为人们需要穿衣,同时,中国服装制造业的基础雄厚。不过,他也看到,中国服装制造业于眼下经济环境中的艰难处境。
“未来服装代工厂的发展将会很艰难,环境正逼着企业增强自身的附加值,现在已经到了服装制造业的一个转折点,企业应该意识到必须要进行产业转型提升了。”何平认为,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服装制造业首先应该在生产层面进行转型升级,“企业应该主动而不是被动去考虑这个问题,要看清楚大环境。无论如何,设备更新必须做,因为它能提升工厂的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
眼下,在服装制造业的上游,随着一批国内服装设备生产商的崛起,更适应国内服装生产的设备被相继开发,其具有便宜、实用、性价比高的特点。相比以往国外进口生产设备的“高不可攀”,这些国产设备的出现使得整个服装生产领域具备了大规模设备更新提升的基础。
以北京平安华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旗下“丝绸之路”品牌CAD系统开发运营已经过12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以绘图设备系列产品为基础,同时拥有13个激光系列产品线的产品体系。其在切绘一体机、激光产品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发展到目前,丝绸之路规模化的产品系列使得其能提供更便宜、更丰富、更契合中国服装厂需求的设备,强大的研发实力则提升了设备的工作效率,12年打造的全国24个网点的售后体系则解决了服装厂对设备使用、维护层面的担忧。
据何平介绍,目前,丝绸之路品牌拥有常年5人研发团队,研发人员均为毕业于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并在国内外获各种奖励的研究生、博士后。该公司保持着稳定的研发、员工团队。“在我们发展的12年中,十年工作经历以上的员工占到公司员工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
员工团队的稳定保证了“丝绸之路”产品研发、质量的稳定和可持续提升实力。同时,在12年的成长中,发展到眼下,丝绸之路已形成了拥有24个网点的售后网络。
“现在我们能做到24个小时内,在中国任何一个服装产业集群地都能即时到达的实力。一些远一点的地方如果有客户出现设备问题,我们都通过飞行的方式去解决,在售后速度上,我们力争完美。”何平表示,“搭建这样的体系,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同时也要足够长的时间积累,但我们愿意这样做,包括原料层面,我们也不惜成本,能用进口原料就用进口的,因为口碑很重要。”
正是由于像丝绸之路这样本土品牌的崛起,在质量、研发、售后层面的日趋完善和可信赖,国产设备提供商带来的产品层面应用性的提升,契合了中国中小服企众多的现实的需要。
由此,这也成为眼下中国服装生产领域应对用工荒、产业升级的一条有效途径,比如丝绸之路品牌,其可靠的产品质量保障、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售价在用工成本高涨的眼下,无疑将为中国中小服企降低用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带来便利,有助于带动中国服装制造领域的产业升级与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