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华网报道,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切实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控制货币总量和改善结构的关系、抑制通货膨胀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要充分估计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避免政策叠加对下一阶段实体经济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
点评: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继续强调货币政策和通胀问题,消除房价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仍是目前的政策重点,但会议也提出要避免政策叠加影响经济,因此货币政策的力度变化,除了考虑通胀形势以外,还会考虑经济增长是否超预期。另外会议要求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这意味着目前房价调控效果并不让中国政府满意,不排除有进一步政策出台的可能。
2. 中国人民银行4月13日发布公开市场预告称,将于14日发行600亿元3月期央票。
点评: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将继续实现资金净回笼,央票继续增量发行的意图十分明显,紧缩政策暂时仍无缓和迹象。预计本期央票收益率将持平。
3. 《财新网》报道,国家发改委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发改委拟对煤电矛盾突出的部分地区上网及销售电价进行“结构性调价”。上述消息人士4月13日告诉财新记者,由于通货膨胀以及高企的物价指数,发改委此次并不打算在全国范围内上调电价,仅对煤电矛盾突出的部分省份进行电价上调。
点评:市场对电价上涨预期已有充分反应。电价上调压力主要是来自于成本上升,电价上调的幅度预计也只能起到减亏作用,对企业盈利改善影响有限。
4. 《上海证券报》报道,随着地震、海啸、核辐射危害的显现,日本农产品对中国等国外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近期,中国企业接到的日本订单大幅增长,部分企业订单同比增长10倍左右。
点评:日本食品安全和短缺的问题自震后就被市场关注,目前已经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对日出口农产品的企业因为产能不足,有望实现提价,将在此过程中充分受益。
5. 《上海证券报》报道,该报记者13日从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了解到,近期化纤原料价格再次出现快速上涨,而下游提价困难,整个产业链的盈利正在快速向上游集中。
点评:因为价格干预,在消费品产业链上,很可能造成上下游产业成本压力传导不畅,下游产业的利润增长将弱于上游行业。不过,如果下游产业部分企业因此限产停产,也会影响到上游产业产品的需求。
6. 路透社报道,消息人士周三透露,澳大利亚投资银行麦格理正与中国大型券商--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洽谈合作,双方有意成立合资公司。上述消息人士并称,双方在初步探讨于中国或香港设立投行合资公司。"近期将首先签署一份双方合作的MOU(谅解备忘录)",一位了解情况的消息人士说。
点评:若海通证券和麦格理建立合资公司,海通将拥有一个国际化发展的平台,尽管合资公司短期内的盈利贡献可能有限,但对海通的对外扩张具有积极的战略性意义。
综合评论:
昨日沪深股市在超跌品种反弹的情况下,金融和地产股依旧表现强劲,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之前蓝筹独自上涨的格局,市场风格开始模糊。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基调和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的举动还没有显现出紧缩政策转向的苗头,因此市场整体的表现空间或有限。如果市场风格能够顺利转换,则可能看到清晰的结构性机会;如果市场风格表现混乱,或许只能看到热点的快速切换,这会增加短线投资者的操作难度,中长线机会也还未明朗。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